过来,向四方展示,然后把酒爵还到珍娘的托盘中。
然后,炜杰拿起宫女托盘中的匕首,将羊肉铺切下一片,然后对林夕说:“恳请今上让仆(注:仆人,这是自谦的称呼)的几位随员,一同领受今上的赏赐。”
林夕说:“这是你荣耀的时刻,我岂会不同意呢,尽管去做吧。”
炜杰把匕首放回托盘,对着宫女说:“有劳了。”
宫女看向珍娘,珍娘望了望慧娘,慧娘点点头:“且听上人吩咐就是。”
于是珍娘带着宫女走向舱外。
炜杰把肉铺塞进嘴里,又坐了下来。
涂熙才看的眼热,于是也问:“敢问上人,今后神圣中华国国体可有示下”
这一句话非常敏感,尽管涂熙才用了请示这样的词语,但是在传统文化中,这仍然是严重的禁忌,这时候秀娘忍不住抓住了林夕的手——是的,秀娘做过太后,也知道这样的回答,算是君臣奏对的,会被记入历史,如果林夕说错了,今后更改很麻烦,可以说影响深远,这一代,林夕是强横的,能干的,但是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若干代以后,总有一些不成器的子孙。
林夕温和地捏了捏秀娘的手掌,直接开口道:
“我感念当今之世,民智教化尚未普及,但是世易时移,天下人口已经繁衍众多,科技发展,已经在深刻变化的前夜,今后无论什么国体,总要以人的良善发展,人的能力提高,世界的和谐共存为要旨。
大同世界,乃是应该让人人免于恐惧,人人都能发挥所长,人人能够和谐相处的世界。
故而,国体或者政体,需要依次而发展。
至于今日,我们需要军政之体,未来战争结束,我们需要训政之体,开启民智,同心教化,待到能够全民自治自知,还可以还政。
未来可以君主立宪,立宪而治。
更遥远的未来,上天自己会有它的选择。
生存繁衍下来的人民,也会做出选择。”
......
虽然这里面的话,大家听得都有点云山雾罩,不过大意大家还是能够体察一些,大家都热切地鼓起掌来。
饶举人此时已经回来了,怯怯地问:“敢问上人,君主立宪,军功爵位,可是还有”
林夕说:“当然还会有,神圣中华国,毕竟是中华衣冠,岂可禽兽而欤”
【注:欤,音 yu,是文言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声音和意义都和与相近,但是这是雅言的用法。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子:您。三闾大夫:官名。指屈原。)
曹操《论吏士行能令》:“一似管窥虎欤!”(就好像从细管里看老虎。)
此处林夕用这个词是表示大家再用汉文化中的雅言级别的对话。
“雅言”是中国最早的通用语言,在通用意义上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后人将古代通用的上古音系称为“雅言”。
其音系为上古音系,中国古人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于是就出现了“雅言”。
与之相对应的则包括古语用词。
因为记住官话和上古官话用词需要很好地教育背景和训练,并且在与当地方言俚语中保持不混淆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从是否会雅言发音,以及使用雅言的用词,能够非常明显地分分辨受教育的程度。
目前很多人多数将雅言偏重研究发音,而不太重视伴随的古词,因为大部分雅言的音,是随着时代变化的,很难遗传和流川,词的变化要慢得多,所以容易忽略雅言的词和音和惯用型的三者统一。
也因为如此,现在雅言多指古代汉语的发音。
但事实上,在古代语言环境中,发音当然是非常容易分辨的,比如现在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孩子,一口京片子,但是你要让他用美好精准的用词,可能极为困难难。
所以,雅言不应当脱了雅言用词和惯用型来单纯地讨论雅言的的音。
顺便说说,周以前汉语的具体形式已无可考,据传当时的标准语是周朝时期标准语的前身。
周期的汉语标准语,一般认为就是《诗经》的语言,即洛阳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