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幼儿老师闯异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章 42.道心就是吾心,吾誓以道心立本心(第2/3页)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再问:“我们自己有私心吗”

    杨太后说:“有呀”

    林夕问:“你为知羞耻吗”

    杨太后道:“我么法子回答你这个问题。”

    林夕说:“不错,正是如此,若是回答有,就与我们的礼教似乎有冲突,如果回答没有,那么肯定又是对自己和圣人撒谎。那么,圣人有私心吗”

    杨太后说:“这个,也没法子回答。”

    林夕说:“是呀,圣人如果有私心,是不是就不是圣人了,不配做圣人了所以,圣人吃饭吗”

    杨太后说:“没有听说圣人不吃饭呀。”

    林夕说:“圣人大便吗”

    杨太后说:“想来既然吃饭,也就会大便吧。”

    林夕说:“圣人大便是香的吗”

    杨太后说:“倒也不曾听说。”

    林夕问:“圣人不能犯错对吗”

    杨太后说:“圣人犯错闻过能改吧,善莫大焉。”

    林夕问:“好吧,最后一个,圣人在世的时候,天下没有饥馑吗没有病患吗没有战争吗没有犯罪吗没有乞丐吗没有贪污吗没有外族侵略吗”

    杨太后说:“好像,做不到没有这些。”

    林夕问:“既然这些都做不到,那么神圣或者高妙在什么地方呢”

    杨太后只好说:“我毕竟不是皇帝,你问的这些,我都回答不了,若是太傅或者丞相在此,或许他们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林夕说:

    “我也只是人,领受天道而已;

    但是至少,第一,人对自己和万事万物的认知和知晓,并不完全洞彻,这是绝对缺陷;

    然后,第二,即便是我们了解和知晓的事物,我们也缺乏力量改变或者治理到我们期望的程度,或者一国之民生存生计所需的程度。

    如此者二,那么我们一切自满、自傲、自以为是,都是可笑和短暂的;

    如果贵族就完全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那么不是贵族,就可以完全冻死、饿死、杀死或者舍弃,留下纯粹的贵族,是不是”

    杨太后说:“那是不仁,不应该的。”

    林夕说:

    “太后可以看看史记,朝代更迭,其实更多的是生产力和人口的矛盾。

    刀耕火种的年代,十亩田轮作,可能满足一口人的生存;

    若是一户人家均有三百亩田可以耕作,那么他们家娶妻生子,每歹繁衍存活三人,第二代就有五人,第三代死掉上一代,第二代的五口人,繁衍十五口,加上第二代,就是二十口;

    二十口需要二百亩田,三百亩田还耕不完,绰绰有余;

    但是到了第四代十五口繁衍四十五人,死掉上一代,加上第三代,就是六十五口;

    六十五口就需要六百五十亩田,三百亩田就不够吃了,其中至少三十口人就必须迁居他处,他们迁移到哪里呢

    大宋朝上亿百姓,宋仁宗时,范仲淹在奏议《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臣知苏州,田出税者三万四千顷,中稔之利,每亩得米二石至三石;

    方回《续古今考》说:余在秀……望吴侬之野……皆佃户。……假如亩产二石或三石。以二石计,2石米,是4石稻谷。

    一石为四钧,一钧是三十斤,所以一石是120斤,亩产4石,稻谷合汉量为亩产谷4.288石,折合今市制亩产381斤;比汉时为增2.777石,合今市制亩产250.1斤,增长了54.4%;比唐代的3.81石,增长了12.5%。

    为什么比前朝增长,因为真宗大中元符三年(公元1011年),朝廷派人到福建,收取占城稻三万斛,到中原种植然后中原的产量大大提升了,到了南宋年间,江南十之八九都已经种了占城稻,占城稻高产并且可以生长期短,一年可以种双季,有些地方分甚至可以种植三季。

    汉代士兵定量每月用小米36.2斤,唐代每月粟米54.3斤,粟米出米率按照六成折算;

    汉代戍卒每年的口粮723斤粟米,唐代需要1068斤,差不多要18亩或者19亩的田地。

    汉书《食货志》记载,五口之家有田百亩,折合到宋代的大约是69亩,可以养活3.8人,如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