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移民全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6章 殖民战争(十七)(第1/1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这个缅甸主平原的东侧的水土,来自于掸邦高原的西麓。

    这片滋养了萨尔温江的高原,一直向南延伸到了印度洋,以至于,在掸邦高原与他念他翁山脉之间的,

    狭窄空间出海的萨尔温江,只形成了面积很小的冲积平原带。

    今天他念他翁山脉以西,包括萨尔温江下游平原在内的,这条沿海平原带,为两个m甸少数min族地区:克伦邦、孟邦所有。

    其中孟邦覆盖了全部的海岸线,克伦邦则在孟邦与山脉之间。

    再往南的比劳山脉分水岭以西地区,则属于m甸中央政府的直辖省——德林依达省。

    就地理属性来看,克伦邦、孟邦、德林依达省,其实属于一个板块,这条背山靠海的狭长地带,有一个专属地缘标签“德林依达海岸”。

    历史上,孟人是最早从伊洛瓦底江下游,向德林依达海岸渗透成功的m族。

    13世纪末,m甸第一王朝,即蒲甘王朝因蒙古入侵而分裂之后,孟人曾经在下缅甸,

    及德林依达海岸复国成功,建立“白古王朝”,我国称“大古刺”。

    只不过16世纪中,缅人的“东吁王朝”崛起,并统一上下缅甸之后,孟人便基本退出地缘z治舞台了。

    地处边缘的德林依达海岸,成为了孟人最后的保留地。

    m甸d立后,丹那沙林地区的北部、西北部,先后划出了孟邦、克伦邦两邦。

    后者在族源上,与缅族以及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克钦族同源,著名的“长颈族”,教是克伦族的一个支系。

    m甸境内的行政结构,目前为7省7邦。

    其中直属中央的“省”,在居民结构上以缅人为主,其余位处边缘的每个“邦”,都对应一个少数m族。

    相对其它六个,位处伊诺瓦底江中下游缅人“省”,德林依达省的存在,宛如一块飞地一般。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相信大家都能够看得出来。

    事实上,在孟人覆盖湄南河下游时,比劳山脉东麓,也同样是孟人的天然扩张区。

    在孟人衰弱,泰缅两族,分别在他念他翁山脉两侧崛起之后,两族的博弈,也延伸到了比劳山脉这个突出部上。

    总得来说,基于地理方面的原因,比劳山脉之西的德林依达海岸,大多数时候,

    都还是处在m甸政权的控制之下,泰人则牢牢的控制着山脉东麓的岸线。

    理解这点并不难,毕竟,德林依达海岸与伊洛瓦底河平原海、陆相连,m甸政权可以很方便的,通过海路来施加控制力。

    同样的道理,泰人以及之前,称霸t国湾的高棉帝国,在控制比劳山脉东侧,也有绝对的优势。

    比劳山脉的存在,完全的解决了泰、缅两国的平衡问题。

    不过,比劳山脉并非是中南半岛,这个突出部的全部。

    在条狭长陆地带的的最南端,马来人依靠大汉山脉,及m六甲海峡所带来的双重优势,抵御着来自大陆方向的侵袭。

    到底是由谁,缅人还是泰人,来具体展现大陆威胁呢这还是需要从基本的地理结构着手。

    需要先厘清的一点是,尽管东西纵深最窄的克拉地峡,看起来似乎更应该,充当中南半岛m族,

    与马来m族的地缘分割线,但事实上地缘分割这件事,从来不是简单的几何画线问题。

    山脉、河流的走向,才是决定性要素。

    整个比劳山脉-马来半岛地区的轮廓,很像一条中间,自然弯曲踏向马六甲海峡的马腿。

    位于克拉地峡之南的马腿关节部,才是真正的枢纽点。

    在地形图上,这个轮廓呈现为平行四边形的关节部位,地理边界是由两段山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