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让雨水沾湿衣袍,他们不得不打着伞,提着袍子过来,幸好卫燎降旨让他们入殿等候。今日有这桩事要应付,早晨没有候见的官员,因此他们此时此刻倒都有幸先看见了这日后或许能时常踏足的内殿。
地上铺着厚毯,室内陈设香花芳草,除此之外,尽都是开朗通透,设了许多坐席,各有几案,显然为的是等待的时候有些消遣休憩的地方。
门吱呀一声,一个鹅黄上襦的女官开了门,黄门进来传旨,依次叫名。
外头是重重庄重的飞檐,出檐深远,挑檐很大,还能瞧见斗拱,是清透的被浸湿的深沉木色,上头铺设绿色的琉璃瓦,下面是一间间在细雨中沉默寂静的殿宇,所谓宫禁,这里就是最中心了。
站在这儿很难叫这些有心匡扶天下的举子们不激动亢奋,再加上即将面见皇帝的紧张,对多数人,这就是第一关了。
殿试的时候其实他们就见过了卫燎,但那时候不一样,他们要忙着答卷,大气也不敢出,头也不敢抬,周遭是鹅黄的纱幕,只能听见传递茶汤的声音,和隐隐约约,仿佛自天上传下来的低低说话声。
偶尔有人出入,多半是朝中重臣,他们说上一会话,洛成殿里就再次寂静下来,只听见奋笔疾书的刷刷声,还有偶尔砚台磕碰的声音,以及翻出下发的宫饼充饥的窸窸窣窣声。
殿试几乎持续了一整天,卫燎也就坐了一整天,他擅长这样强装云淡风轻,所以即使有人在最后交卷的时候抬起头来偷看他一眼,也只能看到一个巍峨的皇帝高高在上,面无表情,端庄严肃。
今日不太一样,他们一个一个的进来,又一个一个的出去,依次回答卫燎的问题,也就有足够的时间使他们彼此粗浅的熟悉。
传胪的顺序就是卷子的顺序,因此是由低到高叫名,第一个进去的正是眼下已经声名大噪的白季庚。
他年方二十五,长于诗赋,凭着一篇《殊色赋》叩开了翰林院学士,当朝中书令陆终的大门,在这几月里已经成了许多人的座上宾,一时之间成了春闱的大热门。
他有了这样的名声,即便春闱不中,也已经是出了头。
眼下都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个年纪已经足够瞩目,更妙的是他为人称道的还有美姿仪善容止。这倒是少见。
因此白季庚进殿的时候,卫燎正轻声说话:“他们都说这人像卿。”
这自然不关白季庚的事,他老老实实下拜叩首,报上名字,随后卫燎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