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电子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69章(第2/3页)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了高价收购的炒家,也就是说一家人画了一个星期就净赚了20万港币。

    而实际上,这家人相比于炒家只赚到了一个零头,因为杏花邨的房价在开盘后不到一个月,就算是最小的户型价格也至少上扬了30万。也就是说之前的炒家花20万收购的5张申请表,只需交钱买房一个月,就能收获至少130的净利润。

    正是因为炒楼一转手就可以赚几十万甚至过百万,让香港社会从八十年代迅速形成了,一铺定输赢、赢了就发达的赌徒心态。辛苦工作赚钱的人,活得远没有那些不务正业的投机者来得好,这种巨大的挫败感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伤害。

    在以前,香港虽然也有部分有识之士意识到了,投机楼市给香港社会带来的隐患。但香港各大地产商强大的影响力,让这些异议之声根本翻不起浪花。地产公司一直以来都是香港各大报纸、杂志最大的广告金主。

    几乎每个楼盘发售之前,地产公司都会购买整版、整版的版面用来刊登售楼广告。所以为了不得罪这些金主,报纸、杂志的主编们,自然不愿意刊发不利于楼市的文章和观点。

    因为对地产公司来说,香港楼市被炒得越火,他们赚得就越多。许多公司甚至还在暗地里与炒楼者配合,捂盘惜售,进一步加剧购房者的恐慌,然后再顺势提高售价,攫取更多的利润。

    而这一次则不同,李轩旗下的电视台和报纸,勇敢的打响了第一枪。东方集团本身并不涉足房产业,而它的实力也足够与香港的那些大型地产公司相抗衡。

    正当其他人准备欣赏一场“财神李大战地产佬”的龙争虎斗大戏时,有着“地产超人”之称的李嘉城,却突然接受《信报》的独家专访,并在采访中赞同了“香港楼市供需失衡、造成楼价非理性上涨”的观点。

    整个香港传媒界顿时一片哗然,要知道“李超人”的强硬可是出了名的。以前曾有一家香港报纸刊登调侃李嘉城的花边报道,结果李嘉诚知道后立刻指示长实集团,以撤回广告合同、永久封杀相威胁。最后这家报社只好向李嘉城低头,开除了那边撰写花边报道的记者。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前车之鉴,香港的报刊杂志上,几乎找不到关于李嘉城和长实集团的负面报道。而相比之下,李轩对媒体就宽容许多。只要不是恶意污蔑中伤,或者是曝光他孩子照片等提前禁止过的行为,李轩对其他围绕他的花边新闻都是一笑置之。当然,真要是有记者敢突破底线把他惹怒,李轩也绝对会让他后悔没有提前转行!

    一个李嘉城就足够让香港的传媒界小心翼翼,要是香港所有的地产大佬联合起来,足够与“财神李”大战三百回合。要知道拿香港的房价开炮,无疑是戳中了整个香港地产业的痛脚。因为房子永远都是越涨越好卖,越跌越卖不出去!

    但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李嘉城这个香港最大地产公司的老板竟然出人意料的反水了,这让一场原本该火星撞地球的大战根本没掐起来。而随后,新鸿基的郭德胜、恒基的李昭基、九龙仓的包俞刚等人也先后出声,赞同了李嘉城的观点。

    这时候,即使再不敏感的人也已经发现不对劲了,这哪里是“财神李”和各大地产大佬们准备掐架,他们这是联手给香港市民奉献了一场双簧表演!既然连地产公司的老板都承认香港房价过高了,那么香港各大报刊杂志的编辑和记者们,自然再也不许顾忌这个以前一直不敢碰的话题。

    香港的房价为什么会涨得这么离谱,一方面是因为供小于求,另一方面是因为游资炒作。其实问题的原因非常好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也非常清晰,那就是建更多的房子,让供求关系恢复到均衡状态,这样投机者也就没有了炒作的空间。

    但建房子首先要有地,而土地是需要从港府手中批的。于是,舆论的矛头慢慢的都开始集中到港府的头上。话说在以前,骂政府可不是香港报刊、杂志们敢经常干的事情。

    要知道香港可是一个殖民地,港督在香港拥有的权利,远比英国首相在唐宁街的权力要大。英国首相出台每一个政策,都会被舰队街放在显微镜下来分析批驳,许多时候还会遭到在野党的曲解和抹黑、民众的抗议、议会的质询。而港督在香港则是一言堂,连立-法局和行-政局的议-员们都是由他任命的。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