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南洋石油大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七章 梦露化工厂(第1/2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3月20日,黄延义一行五人抵达纽约。

    福克斯采购公司位于纽瓦克市的雷蒙德大道,去年6月黄延义委托福克斯公司采购制药设备,该公司的运行效率很高,给黄延义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黄延义和严仁均等人走进福克斯公司的前厅,前台小姐以程式化的礼仪微笑着接待了众人,黄延义提出希望见到去年和自己合作过的玛丽安,前台小姐查了一下电话本,用电话叫出了第四办公室的玛丽安。

    看到30多岁穿着一身职业女装的玛丽安,黄延义亲切的招呼,“玛丽安小姐,很高兴我们时隔9个月后再次见面。”

    “我也是,您是我接待过的唯一的中国人,您给我的印象非常深,请问这几位是”玛丽微笑着说道。

    黄延义把严仁均等几人简单的介绍了一遍。

    “非常欢迎你们,到我们公司的接待室去谈吧。”

    在接待室坐定后,黄延义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拖出一个档案袋,把档案袋打开,抽出一摞纸,说道:“上次的合作非常愉快,我很满意,这次我要采购的物资总计有200多万美元,我希望能在一个月内把这些设备采购齐,当然里面有些需要定做的特殊金属设备,时间或许会久一些,但我希望不要超过2个月,这是我的订单。”

    “我先看一看。”玛丽伸手从桌上拖过订单一页页的认真看起来。

    黄延义没有打扰他,安静的喝着咖啡。

    “黄先生,我要先和市场信息部的人核算价格之后才能给您答复,我想这大概需要一天时间。”看了10多分钟,玛丽安抬头说道。

    “当然没有问题,明天我再过来。”

    黄延义委托福克斯公司采购的是一套年产3万吨聚乙烯的设备,当然市场上现在不可能有成套的聚乙烯设备出售,全世界都没有。黄延义采购的是一个个组件,包括一套石油裂解装置,以及各种加压罐、加热反应釜、气体泵、金属管道等等,这些设备组装起来就是一套50年代后期水平的聚乙烯生产线。【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聚乙烯最早由德国化学家汉斯冯佩奇曼于1898年发现。英国的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在1939年开始设计工业化生产低密度聚乙烯(ldpe),根据它的物理特性,英国最早把它作为绝缘材料用于生产雷达上使用的同轴电缆,因为它的军事用途,英国对它采取了保密措施。历史上要到1944年,美国的酚醛树脂公司和杜邦公司在帝国化学工业公司的授权下,才开始在美国工业化生产低密度聚乙烯。

    黄延义肯定不会只生产这种成本高、用途相对较少的低密度聚乙烯,直接一上马就是50年代中期才开始出现的气相法聚合乙烯项目。因为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气相法生产聚乙烯相比于帝国化学公司目前的

    生产方式,难度降低了不少,反应压力由150—300mpa降为2.7mpa,加热反应的温度由最高330c降到了90—100c。而且设备结构更简单,反应循环不需要旋风分离,低、中、高各种密度均可生产,产品应用更为广泛。

    新催化剂的发现在聚乙烯商业化生产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于1951年被美国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发现,黄延义现在不过是把它提前10年使用出来了。

    在决定上马这个项目之前,黄延义有过综合考虑,现在全世界除了美国,其它任何地方都不适合上马聚乙烯项目,其它国家要么是战乱,要么是工业水平落后生产不了项目所需的设备,要么是没有石油原料。而在美国所有的不利条件都不存在,美国同时也是预期的聚乙烯最大消费市场,在美国设厂,原料和销售都不用担心。

    在黄延义的笔记本里,有一套80年代的30万吨乙烯项目的设备结构图纸,是黄延义在读研究生时花钱在网上下载的,30万吨项目在黄延义穿越时,已经开始落后,进入了淘汰阶段,可惜的是,在现阶段还不能拿出来。从3万吨到30万吨,中间还有5万吨、10万吨等项目,每提升一级,建设难度是几何数的增加。30万吨项目的设备制造难度大、建设周期长,没个三五年根本不用想着建成投产,而且它的投资巨大,黄延义现在手里的钱也不足以上那么大的项目。

    3万吨的乙烯项目,就简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