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风长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六章:回到乐成(第1/2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田午,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

    “稷”是齐国国都临淄城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即齐都临淄城的稷门附近,齐国君主在此设立学宫,故因学宫地处稷门附近而得名为“稷下学宫”,这与东汉时期的“鸿都门学”得名由来相同。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官学为黄老之学,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在此期间,学术著作相继问世。有《宋子》、《田子》、《蜗子》、《捷子》等,今已亡佚。另《管子》、《晏子春秋》、《司马法》、《周官》等书之编撰,亦有稷下之士的参与。

    由于不少人是善于把学术和政治结合起来游说当权者的能手,故在宣王时受上大夫称号之稷下士多达七十六人。稷下学宫的存在,曾为当时百家争鸣开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先秦时期学术文化的繁荣。

    而钟繇重建稷下学宫,改名青州书院,特聘郑玄为书正,也让郑玄欢喜不已。

    郑玄,字康成。北海郡高密县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

    郑玄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游学归里之后,复客耕东莱,聚徒授课,弟子达数千人,家贫好学,终为大儒。党锢之祸起,遭禁锢,杜门注疏,潜心著述。晚年守节不仕,却遭逼迫从军,最终病逝于元城,年七十四。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唐贞观年间,列郑玄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宋代时被追封为高密伯。后人建有郑公祠以纪念。

    可以说在汉末郑玄是和何休所齐名的,儒学大家,得此人为书正,也让青州书院人潮涌动,好不热闹。

    看着如此学术盛况,刘陔也感慨万千。

    “学问追前辈,名声付晚年”

    感叹一句后,便进到了学院内,此时郑玄正在书院内授徒,而刘陔也不打扰,便在门外等候。

    过不许久,郑玄授徒结束,刘陔也进到屋内。

    “晚生刘陔,拜见康成公”

    刘陔对郑玄一大拜。

    “嘿嘿,王上有礼了,能得王上赏识,也是老夫之幸也”

    “康成公客气了,康成公乃当世大儒,所受弟子以千计,其中也不乏顶尖,而且康成公治学经典,乃当今古文经的集大成者,而这也都让晚生钦佩不已,刚晚生冒昧在外聆听,也更加佩服仰望康成公之才也”

    刘陔将郑玄夸得喜笑颜开,而刘陔带来的一些珍版书籍也让郑玄爱不释手。

    之后刘陔与郑玄交谈许久才依依作别。

    第二日,刘陔也特拜会了华佗,同时也见到了华佗所带来的张机。

    “华先生这几年也辛苦您了”

    “哈哈,王上客气了,能结识王上,并得王上赏识,也是草民之幸啊”

    华佗捋了捋胡子,笑着说。

    “对了,这位是我的好友张机,张仲景,南阳人,他的医学可不亚于我啊,有他接替杏林堂,我也放心,便将他推荐给王上”

    “张先生,在下这里有礼了”

    “王上不必多礼以后还望王上多多帮扶啊”

    张机笑了笑,立刻扶起了刘陔。

    而直到这时刘陔才知道这个张机就是历史上那位写出伤寒杂病论的张仲景。

    刘陔也大喜,特聘他为杏林堂的教习,同时在杏林堂开馆治病。

    告别华佗,安排好张机后,刘陔也开始了在青州对自己的产业和乌堡进行了视察。

    这也让周异等人大为震惊。

    ……

    ……

    ……

    再往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