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阿发的故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章 以酒会友(2)(第1/3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碗豆尖呼叫:鲜花与收藏!呼叫鲜花与收藏!呼叫鲜花与收藏!呼叫鲜花与收藏!)

    “既然铁兄有要事在身,我也就不再挽留,后会有期。”三刀将书纳入怀中。

    “那我们后会有期。告辞!”铁塔拱手一揖。

    石伯牵出一匹马来,铁塔也与他客气一番,便翻上马背。

    得得的马蹄声渐渐远去,三刀掏出书,随手翻了几下,见是各种姿势的图画和一些文字,只好又放会包里,原来他不识字。

    当日铁塔与李文才交手之后,身受重伤,十几个同门奋勇拼杀救下他,置于草丛中,之后他就晕了过去。醒来时,弟兄们无一幸免,他只好带着伤向石家垭口方向爬去。在路上遇到了买菜回来的三刀,见他这样狼狈,就带回客栈为他疗伤。

    三刀从铁塔口中得知阿发与古兰掉进树洞中的消息之后,十分担心阿发的安危,在随后的几日里,每天都去黄角树洞查看,希望能看见阿发从里面出来,但结果都是让他失望。

    看着已然远去的铁塔,三刀喃喃道:“希望阿发他们也与铁塔一样,吉人天相,有惊无险才好。”石伯这几天不发一言,天天去张家村的小庙上香,祈求上天保佑阿发平安,本已十分瘦弱的身体现在更显单薄。

    泯州城,一排排店铺鳞次栉比,大街上,热情的小贩,砍价的顾客,相映成趣。贴着“王记”标志轿子来回穿梭于大街小巷之间,轿上的人不时从轿窗里面探出头,对着眼前的景物指指点点。

    在城的西边有一家王记酒楼,只要你肯花钱,就可以在那里租辆轿子代步方便自己饱览泯州城的风光。王记的主人叫王广德,以前是个屠夫,随着泯州三大势力在中原地区的声名日益鼎盛,外地慕名而来到泯州的武林人士也就越来越多,带动了这里经济的发展,王广德很有生意头脑,将祖传的几颗宝石当掉,开了家“王记”酒楼,并重金打点好衙门上下,讨要了一张盖有官印的公告,贴在城门处,内容为“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王记’酒楼官私合办,专人接送吃住行一条龙服务。”外地的客人看了公告住进‘王记’酒楼,对这一条龙服务十分满意。这样下来,王广德生意越来越好,名声也就越来越大,成为泯州家喻户晓的人物。

    傍晚时分,天刚刚暗下来,城内街道上的灯笼都已点亮,灯火通明的夜市也开始喧嚣起来。此客一辆辆轿子涌向王记酒楼,客人们观赏了一天,都在这时候回来休息歇脚了。酒楼附近,自然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赌坊,二是妓院(题外话,这是至今都还存在并且将会继续存在下去的产业链),王记酒楼的顾客,大都是江湖人物,江湖人物的爱好无非就这两样,因此不时有装扮妖艳的女子在这里进进出出。酒楼的包房里一片歌舞升平,许许多多的轿子来来往往于王记酒楼与春风楼之间。

    相比之下,赌坊内却是另一番景像,大堂内人头撺动,牌九、色子、翻摊等,围满了人。赌徒们的呼喝声,呐喊声,不绝于耳,夹杂着汗味,不同人的口气味,一股只有赌场里才有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十几间三人四人对战的小包房内此刻也座无虚席。端茶倒水的人匆忙的往来其间,几十个保镖也全副武装的踱来踱去。

    这家赌坊名叫“来得坊”,“来得坊”的老板易来前正背着手在场子里走来走去,看着大把的钱流向自己的腰包,乐得合不拢嘴。“来得坊”里有四间专用房,在那里面客人可以自开赌局,只需要付一笔数额不小的费用,足够的压金,赌的条件,用什么赌,怎么个赌法,都由客人自定,赌坊将这些信息以放榜的形式张贴在门口,以便招来有兴趣者前来应局,如果赌局成立,则由赌坊派出一位或两位仲裁监督,以保证赌局的公平,公正。

    这不,二号专用房门口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四个字,“赌酒,请进。”里面传来一阵大笑,接着又一阵瓷器落地破碎的声音,顺门里望去,发出笑声的人眼睛眯成一条线,脸上的肉堆得像“油团”,整个人看起来像一尊“弥勒佛”。脸上的肉长满了,就往脖子下“溜”,脖子又粗又短,那上面的肉一层盖一层,就像叠叠的浪。最胖的要算肚子了,不用鼓气,也像皮球一样圆。“我嬴了。”胖子用长满汗毛的手将桌上的一堆银票纳入怀中。另一人此刻正痛苦的倒在地上,旁边一摊发着恶臭的呕吐物。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