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滋滋有味的听着工曹从事摇头晃脑的唠叨,有些好笑的同时,也与心中的情报一一印证。大事都差不多。不过工曹从事这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传言,听起来倒也挺有趣的。
南阳这几年连遭蹂躏。百姓流离失所。河东招募工匠的消息一出,很多人就半信半疑的就前来问询。这一问就不得了,发现河东郡官府给的待遇非常好。简直是前所未有。而且河东那边为了打消应募者的疑虑,还可以提前给付安家费。
面对各种质疑,河东的办事人员很有耐心,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具体情况怎么样,我们说了你们不信那行,你们在外面听到的乱七八糟的也不要信嘛。自己去河东看一看就行了。如果不满意,我们再给路费,让你们回来。如何
这样坦诚的言语,打消了许多人的疑虑。但同样还有人忧心忡忡,觉得关中是凉州军在执政,而凉州军的名声实在是有些狼藉。
这时就有人站了出来,对他们道:“你们知道吗,在河东太守李利的奏请下,河东和关中各郡已经罢了7岁以下童子的口赋,且把口赋钱恢复到了二十钱。太守李利还打败过吕布,在凉州军的刀口下救过右扶风和左冯翊的性命。你们去了河东,是给河东太守做事,只要遵纪守法,没有人敢欺负你们!”
没办法,李利实在是没有什么事迹可以讲。只能讲一讲旧账了。南阳百姓一听,心中对未来的这位雇主心中大概也有个底了。
既然河东太守不是什么残暴的酷吏,河东待遇又好,还提前给安家费,那就先去看看有了第一个报名的人,后面的队伍自然就络绎不绝了。
河东这边,基本上是只要你有一技之长,那就通通全要。按李利的说法就是,哪怕他什么都不会,拐回去种田也行啊。人口,在这乱世,始终是第一资源。
河东郡在南阳大规模的招募人手,引起了南阳当地官员们的注意。在了解情况之后,就第一时间向刘表汇报。这事不汇报不行,这么多的人口迁徙流失,到了今年下半年上计的时候,这政绩怎么算啊
刘表接到消息之后,心中也是一惊。只是后来一想,河东那边缺工匠,就让他招募些人去好了。南阳活不下去的流民多得很,让他们去河东也算是变相减轻了自己的压力。而且,河东太守李利是李傕之侄。自己此时也不宜因为这点小事就与李傕等人闹出什么不快来。罢了罢了,随他去罢。
于是刘表行文到南阳,让各地官员配合河东来人,不得无故阻拦。南阳的地方官其实也不敢惹凉州的官员。现在有了顶头上司的交代,他们自然是乐得配合。
一批批的工匠,就这样从南阳奔向了河东。拿了安家费的工匠们,经过登记造册之后,就被直接安排下去了。稍作休息之后,他们将开始工作,为河东的发展建设添砖建瓦。还有一些犹豫不定的工匠,这些天则是他们最后的犹豫期,到时候时间一到,他们要么留要么走。
除了工匠,还有一些随同前来避祸的百姓和士子。百姓们事情多得很,忙着安家。而一些读书人,则是兴致勃勃的开始在河东地面上转悠起来。
李利来河东没有多久。但还是给这块地面带来了一些不同的变化。百姓们衣衫或许仍然褴褛,但脸上不再是毫无表情的木然,或者是一脸的愁眉苦脸。
脸上笑容不多,但能看得到丝丝的生气。人的生活一旦有了奔头,精气神自然就不一样。李利在河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