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隔窗望进,只见厅堂的地上铺开一条厚厚的芦席,数十个剽悍的大汉正裸着上身成双捉对地练角力棍棒。
沿墙角一条长凳上坐着十余位光臂士卒等着上场。一个满脸横肉的大汉被一小巧灵活的对手击中了手腕,竟痛得扔掉了棍棒,周围不禁响起一片响亮的嘻笑声。
那满脸横肉的大汉用嘴在受伤的手腕处呵了两口气,忍着疼痛从地上拣起棍棒,怒道:“小子再来!”
“再来也是你输!武力是用巧,不是用蛮的!”那个子小却极敦实的士兵满脸得意道。
朱棣的嘴角微微翘起,有士兵已看到燕王,连忙喊道:“燕王爷回来了。”
迅速有人过来开了殿门,朱棣踏进殿中,士卒们已看到了他身后的我,有士兵已喊出来:“玉姑娘!”
我一看,原来有些是曾随父亲北巡的护卫兵,我不觉扑面有种亲切感。
朱棣道:“刚才朱能校尉说的对,我们是士兵,不是一介武夫,在战场上要的是智勇双全,而不是有勇无谋。”
朱棣一伸手,一士兵立刻递上一根长长的木棒,他在手中试了试,周围士兵立刻散开,他手一招,那满脸横肉的士兵走过来,看来朱棣经常这样和士兵对练,两人迅速在殿中翻打起来,只听棍声霍霍,朱棣衣襟飘飘,只数个回合已看得我眼花瞭乱,瞬间听到一声棍棒落地声,那壮汉已从脚步铿锵斗到得满面惊惶,朱棣手中的长棍已直逼士兵头颅嘎然停住,那壮汉几个跄步才站稳,周围猛得迸发出掌声,那壮汉忙立住脚,躬身道:“谢燕王爷指点。”
朱棣收了棍棒道:“刚才我亲自与李校尉对打了一次,是想让你们看清,怎样在交战中迅速捕捉到对方武力的破绽和空虚处。李校尉并非是武功泛泛之辈,军中有很多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实际上朱校尉的功力并不高于李校尉,但他灵活机动。圣上曾讲过西平候沐王爷还有诸多军候爷都是英勇善战,可想仅英勇是不够用的,更重要的是善战两字。”
说着他将木棍丢于旁边的士兵,道:“你们好好揣摩,俗话说用兵如神,实际上是用心准确捕捉到对方的弱点,紧抓不放,打它个措手不及,才能又快又准取胜。”
“是!”后面士兵恭敬齐声应道。
“你们练吧。”朱棣说道,即和我出来。
暖风扑面,我走在他旁边,想到刚才他的英姿勃发,更让我有种自豪。
我早已知道做为皇子的亲王的一切规制,仅逊皇帝,一等公侯大臣及以下人等拜谒亲王,皆须伏地跪见。
一般亲王岁禄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同时掌握兵权,诸将军队,也都受亲王节制。甚至地方军队在没有亲王的令旨时,即便
接到中央的文书也不得调动。亲王府内护卫规制都是三卫护军,人数从三千至九千九百人,军籍隶属兵部,直接受亲王指挥,不受地方辖制。
而边塞要地的诸位藩王因有守边重任,则护卫兵力则更雄厚。
就藩大宁的宁王朱权有“带甲八万,革车六千”。
而燕王朱棣因自亲率军征讨蒙古乃儿不花,不费一兵一卒即大获全胜后,明太祖朱元璋令其“节制沿边士马”,以防蒙古人南侵,更是兵力达十万,地位独尊。
而这十万兵力在朱棣手中象这般严格,已是练就的如同铜墙铁壁罩在北边防线之上。
我们一转,又到了一个极其宽阔的场地,不远处有数个靶标,数十位骑兵正在轮流飞马骑射。
只见他们纷纷催动战马,取箭,开弓,松手,配合着奔雷的脚步,利箭嗖嗖如电射出,才射十几箭,已博了个满堂喝彩,众武将都是行家,远远的已知那些箭十中有八九正中靶心,不仅如此,更难得的是箭箭都力透靶背,射得靶子来回晃动。
我见了,不禁也想试试。
士兵们早已见到燕王,纷纷下马鞠躬行礼。
朱棣要一个士兵递过二柄弓箭,牵了两匹马过来。
我飞身上马,马在靶场转了一圈,我瞅准百米外红色的靶心,拉了个满月,稳稳地把箭射了出去,只听啪的一声脆响,一箭飞射,直冲靶心,很长时间没摸过箭,心中无底不知道怎样
立即有士兵过去观望,长喊过来,正中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