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外文书店的一本杂志上看到的,是一篇采访国外烟火师的文章,里面提到了这个问题。”许望秋没法解释自己对烟火特效的了解,只能信口胡诌。
于泽听到有外国烟火师的文章,追问道:“杂志叫什么名字”
许望秋哪里能说出名字来,笑着摇头:“我忘记了。”
于泽听到许望秋这么说,也不好再问,只能暗道可惜,随后继续给众人介绍射流爆破器的相关知识,包括爆炸效果,使用手法,以及注意事项。
听完于泽的介绍后,许望秋开始讲自己的看法:“前两天我看了1974版的《南征北战》,电影里的近距离爆炸效果不错,但我觉得还够不好。我看美国烟火师在介绍射流爆破技术时说,他们除了除了在铁斗子中装土之外,还会放一些泡沫做的砖、破布条之类的东西,作为抛射物。炸弹爆炸不可能只有土被炸飞,肯定会炸起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使用一些比较安全的抛射物,爆炸效果会更好,也会更真实。”
于泽听到许望秋的话,忍不住道:“你们这个要求太高了,我们以前没有这么拍过。不过从技术上来说,我们是可以做到的,只是这个要花钱的,我们需要做专门的试验。”
许望秋知道烟火的是不能开玩笑的,而《锄奸》最重要的就是战争戏,直接道:“烟火的费用我们肯定能保证,我们准备了两万的费用,应该是够了,如果不够我们还有预备金。”
于泽听到许望秋这么说就放心了:“既然资金没问题,那肯定没问题。”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许望秋跟于泽进行了详细沟通,就《锄奸》烟火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拍战争戏,导演跟烟火师沟通非常重要。烟火师只有了解导演的意图,了解现场情况,才能确定用何种威力的爆炸装置,并计算出爆破范围以及演员的安全距离。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会产生危险。在国外,烟火师在电影开拍前五六个月就开始为电影拍摄做必要的准备,并制定相应的方案。
剧组其他部门出点问题,可能问题不是太大,但烟火一旦出了问题,轻则演员受伤,重则闹出人命。这样的例子太多了:2008年,《我的团长我的团》剧组发生意外,导致一死两伤;2009年,电视剧《高粱红了》剧组炸药误爆,致使两位主演烧伤;2010年,电视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剧组的烟火组出现失误,主演selina和俞灏明被严重烧伤……
就连许望秋自己都栽在了烟火上,说起来很搞笑,他拍的是古装战争片,没有使用枪炮,就是为了营造气氛,让烟火师放烟。但烟火师忽略了一个问题,当堆积在铁容器中烟饼达到一定数量,在瞬间高温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爆炸,再加上烟饼质量有问题,于是,许望秋悲剧了,被炸到了1967年。
《锄奸》对烟火要求非常高,除了有离演员很近的爆炸外,还要求爆炸有立体效果。过去国内的战争片,一般都发生演员背后炸,但《锄奸》要求演员前面也要有炸点。这样观众在看的时候,会感觉到土向镜头扑来,带入感会更强。
《锄奸》对烟火的要求高,而且难度大,因此必须给足时间,让烟火师作准备;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大祸。许望秋在烟火上栽过一次,绝对不希望发生第二次。
在与许望秋他们反复沟通后,于泽率领的烟火小组带着设备奔赴魔都,开始为电影的拍摄作相应的准备;而许望秋他们也没有闲着,继续为电影奔波着。
到了一月初,许望秋接到了徐桑楚从魔都打来的电影。徐桑楚告诉许望秋,一位当年特科的前辈听到魔影厂准备拍特科锄奸的故事后,阅读了剧本,并对剧本提了一些建议。那位前辈对《锄奸》评价很高,不过觉得里面有几句台词有点不妥,建议进行修改。许望秋想也没想就答应了,电影讲的是特科锄奸,如果特科的人都不认可,那就成笑话了。
其实电影有相关领导过问不是什么新鲜事,当初老《南征北战》在筹备的时候,曾指挥过华东战场的粟裕将军知道后,就将导演召到北平,亲自为他们讲解了华东战场上的军政态势及战斗情形。此后,林彪元帅对电影中陈戈师长念的台词进行了修改,陈毅元帅也改过剧本中的几段对话。
时间很快到了一月中旬,各个大学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