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最强主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七章 历史的车轮(第1/1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曹操提议立马上书朝廷,收回地方兵权。

    肯定是不可行的。

    首先,给出去容易,收回来难,北宫伯玉、韩遂、边章已经反了,一个弄不好,更多的刺史、太守也反了去;

    其次,黄巾主力虽然覆灭,但各地余孽仍然在坚持斗争,远的不说,眼下的新甫山贼就很棘手,其他的像黑山贼、泰山贼等势力更大。还有各种其他造反层出不穷,各地如果没有足够的武装,根本做不到保境安民。

    曹操颓然的垂着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抬眼看见郭威一脸哂笑,直起身子,拱手前倾道:“先生何以教我!”

    郭威闻言也不笑了,开什么玩笑!三国第一人物,曹操曹孟德开口叫我先生,还让我教他

    郭威赶紧摆手道:“我哪有本事可以教曹孟德!不过有一个小小的不成熟的建议。”

    “请先生直言!”

    “我的意见,府君奉旨就任东郡太守。”

    “先生能不能详细说一下”

    “府君,济南国不过小郡,且远离中枢;而东郡就在洛阳的东大门,下辖二十二县,土地肥沃,地广粮多,人口众多,且洛阳东出中原之南北水路两道都要经过东郡,府君就任东郡太守,名义上是平调,实际上是升迁啊。

    且东郡经常被盘踞在黑山的贼人袭扰,百姓苦不堪言,正需要府君这样的干练之士去整顿军备,保境安民。

    一旦有不忍言之事发生,府君扼守延津、白马,西出酸枣,占据成皋、虎牢,可以第一时间勤王,诛灭乱臣贼子。”

    曹操越听眼神越亮,郭威话刚讲完,曹操忍不住击节赞叹,可是随即想到一事,道:“石串有所不知,十常侍之所以把我调任东郡,实际上是想把我放在眼皮子底下,好随时摆弄啊,我在太守任上,如同身在虎背,且双手被缚,既危险,又难以有所作为啊。”

    郭威道:“威有一事不明,为什么府君一定要与十常侍做对呢”

    曹操诧异道:“十常侍弄权乱政,卖官鬻爵,搞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人人得而诛之,操恨不得生啖其肉,渴饮其血!”

    郭威道:“一饮一啄,莫非天意。十常侍自有其取死之道,就像一辆大车负重前行,府君去推这辆大车,车速也不会增长一分,府君去拦这辆车,车速也不会减慢一分。与其这样,不如府君不要去管十常侍,任其自生自灭,府君只管在东郡野蛮生长,自有有大作为的一天。”

    曹操疑惑道:“我看那十常侍,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看不到有什么取死之道。”

    郭威侃侃而谈道:“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大汉的皇帝,往往不得永年,旧帝年纪轻轻便崩了,新皇幼年就要继位。如果从和帝殇帝算起,至今已有将近百年,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奇怪的政治现象。

    幼帝继位,往往不能亲政,因其年幼,国政往往操之于母后之手,而母后当权又往往依赖于外戚,从而造成外戚掌控朝政的局面。

    当幼帝长大成人后,自然想亲政收权,但是外戚掌权,是既得利益者,怎会轻易交出权柄这必然形成皇帝与外戚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这个冲突中,皇帝因幼长深宫,势单力孤,所能依靠的大致也就是朝夕相处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帮助皇帝取得大权,又会居功自傲,进而专权擅政,外戚们失了权柄,往往免不了一死。

    而皇帝又不得永年,皇帝一死,新的幼帝继位,权柄又落入外戚之手,宦官们没了先帝依托,仿佛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外戚想怎么拔,就怎么拔。

    &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