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鱼腥草您是在哪里找到的”
子桓翻捡着华佗背箩里的半背箩鱼腥草,简直欣喜若狂!
“什么什么鱼腥草这不是叫狗贴耳吗”华佗一脸疑惑望着子桓。
子桓拍了一下脑袋才想起来,这狗贴耳是客家人的叫法,鱼腥草是普通话的叫法!
幸亏子桓学习古代汉语的时候,老师专门讲过,说客家语和粤语里有很多词汇都是古代汉语里的词汇,他们语言的语序也很像古代汉语,还有发音,比如古代汉语有入声,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入声,但是客家话和粤语里有入声。
其实这一点不奇怪,客家语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是在中州古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保留着浓厚的中州音韵。
中州不就是河南的古称么,当然也包括许都了。
而且客家这一群体,在中国历史上很特殊,他们就是逃难过去的中原人!
如果历史没有发生改变,中原人第一次大规模向南方逃难,差不多就会发生在一百年以后。
也就是西晋中原发生“八王之乱”,造成“五胡乱华”动荡局面的时候。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第三次是北宋靖康之难。
正因为客家人是一波一波从中原迁徙到南方的汉人,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他们因身在异乡,对于故乡河洛,也就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区的眷恋,所以才会自称为“河洛郎”。
幸亏子桓在广州读书的时候,学过两年粤语。
其实他穿越之后,很快就熟悉了古代汉语,完全要归功于那两年闲着没事干学粤语打下的基础,不然任凭他是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要弄懂古代汉语的发音和词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发音。
子桓忙龇着一口大白牙笑道:“没错,这就是狗贴耳,也叫折耳根!这个药清热祛湿特比好,主治肺热喘咳,肺痈吐脓对不对”
娘的,其实这个就是治疗肺炎的良药!
具有杀菌抗炎抗病毒提高免疫抗肿瘤的作用。
只是中医里没有炎症的说法,就认为是痈、堵、热造成的病症。
不过要从根源上讲,炎症就是热造成的痈肿痛。
华佗听子桓说出了鱼腥草的功效,十分惊奇道:“哟呵,你还真认得这药啊!”
子桓白了一眼一脸惊喜的华佗,这鱼腥草他要是不认识,算是白去云南了。
他自从去云南旅游了半年,不知怎么地,回到北京,就喜好这口!
跟云南人一个习惯,每天都要凉拌一碗出来吃。
最开始吃的时候,他觉得这玩意奇臭无比,还真不习惯,但是云南人民吧,吃路边摊油炸土豆要加鱼腥草,吃羊肉火锅,蘸水里也要加鱼腥草,吃大餐桌上也有一盘凉拌鱼腥草!
总之一日三餐离不开鱼腥草。
不过,那白色的根茎加点辣椒粉和醋凉拌出来,那酸爽和鲜香,的确很让人过瘾!
如果没有辣椒,加蒜末和醋拌出,味道也很好!
吃这玩意有个好处就是下火,特别下火。
子桓赶忙拉着华佗道:“我就是知道!您老快告诉我,您在哪里找到的这个,冬天也会有这个吗”
子桓只知道这鱼腥草就长在河沟边,有黏土的地方,需要十分湿润的环境,但是现在正值大寒,除了松柏和竹林,其他的绿色植被都干枯了,怎么会有鱼腥草呢
不过冬天他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