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闻言哈哈大笑,他少年成名,老于江湖,年轻时在上海滩有“万人空巷看荀郎”的美誉。候辅臣对荀慧生有救命之恩,荀慧生一直心存感激,今天侯家七小姐突然以这种形式出现在上海,必然有难以告人的秘密,因此也不当面询问候七来上海有什么公干,只是极力相约,请铁观音等人明日去他府上赴宴。
能和京剧界的泰山北斗一起共进午餐,铁观音喜不自胜,愉快的答应了邀请。
在抗战期间,中国京剧界的泰斗们都表现出昂扬的民族气节,梅兰芳蓄须明志,尚小云以收徒授业为名,不再登台演出,程砚秋做得最绝,把演出的道具封箱,扛把锄头乡下务农去了,只有荀慧生,因为一家老少二三十口都靠他自己养活,所以没有中断在上海滩的演出。
日本人对荀慧生也如获至宝,只要有抛头露面的事,都要把荀大师喊来充门面,荀慧生纵然心有不甘,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也只能对日本人曲意奉迎。在当时的上海滩,荀大师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所有日本人的公开活动,都以荀大师能到场为荣,否则这次活动就会减色不少,不要说中国人,就是日本人自己,也对活动的主办方嗤之以鼻,认为主办方的活动即没有档次,也没有品位。
参加这些毫无意义的活动,对荀慧生来说就是一种折磨,他常对朋友自我解嘲道:“我就是一个能说话,会走路的面具,鬼子们躲在这个面具后面,才不会被人看到他们龌龊的另一面”。
荀慧生的名气,也为他招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朋友,在上海滩,几乎所有有头有脸的日本人,都和荀慧生有过来往。他也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从日本人手中营救出不少知名人物,以至于抗战结束后,清算汉奸时,各方势力都有要紧人物,站出来替荀慧生开脱,说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但不是汉奸,还是一个杰出的抗日义士。无论是褒是贬,荀大师都是笑而置之,绝口不提当年的事。
樱花旅舍的老板,为了和铁观音唱对台戏,通过重重关系,才把荀慧生请到家里来看艺伎们的表演,隔行如隔山,荀大师对鬼泣深深的艺伎表演丝毫不感兴趣,昏昏欲睡,却碍于面子,不好过早离开,就在这个时候,铁观音的大戏开场了,而且唱得是荀慧生最熟悉的河北梆子,他乡遇故知,荀慧生再也顾不上许多,冒然上楼请求看戏,没想到阴差阳错碰到了侯家七小姐。
旅舍老板请的贵客反水,让他感觉很没面子,幸好三国浦志喜欢艺伎表演,而且他画上妆后风流婉转,另有一番动人之处,旅舍老板这才坦然,和楼上的对台戏一直唱到天光大亮。
荀慧生的住宅在虹口区一个弄堂里,是个20多间房屋的独立庭院,除了客厅,
所有的房间都逼仄狭窄,却又缺少上海人的精致,小小的庭院里打理得像个北方大杂院,一家老少二三十口,没有一个佣人,居然也能吵得天翻地覆,让门口来往的过客无不为之侧目。
中午11点多,铁观音带人准时来访,荀慧生迎出大门外,他有几个男女弟子,平时也自诩是同龄人中是佼佼者,但今日见到铁观音等人的风采,这些男女弟子无不自愧弗如,垂首伫立在甬路两侧,看师傅一反常态,有说有笑,陪着几个陌生的年轻人走进客厅。
“徒弟徒弟,十年奴隶”,铁观音科班出身,小时候因为学戏吃的苦不计其数,教戏的师傅根本不拿这些孩子当人看。刚开蒙那几年,这些七八岁的孩子,就没吃过一顿饱饭,稍有不顺,师傅对徒弟们非打即骂,每年都有人受不了这种残酷虐待逃走的,留下来的也是非死即残,能够学成登台的不足十之一二。
十年学戏的生涯,就是十年免费的长工,荀慧生名动天下,梨园行里的顶尖人物,口碑一直不错,没想到他也有养徒弟的嗜好,这勾起铁观音对少年时学戏的痛苦记忆,因此对荀慧生不免有些看低。【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荀慧生善于察言观色,他从小因为学戏吃的苦,比铁观音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自然能够理解铁观音的感受,笑着给她解释说:他的这些徒弟,都是在战争中失去家庭的孤儿,我看他们可怜,便把这些孤儿收在门下,他和这些孩子没有签生死合约,无论是谁,觉得自己翅膀硬了,来去自如,他这个记名师傅绝不干涉。
荀慧生说的轻描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