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山城宜兴,县城时居溪南茶山下,其时下辖四镇六乡,向北为平原,产粮贸,向东北为太湖渎区,兴渔业,西部则为低洼圩区,此时尚未开发,唯有溪南一带遍野茶林是此时宜兴最重要的经济支柱,茶商、磁商与陶商汇集于此。
这奠定了后世宜兴三山、二水、五分田的城市格局,此地陶业概因茶业而发展,后世该地特产紫砂壶,可谓是茶业的配套产业。
此地起初是因茶业而闻名,此时的宜兴县城靠近“经济产业园”并不稀奇,可对苏杨儿而言就新鲜了,因为后世没有人知道山洼里的宜兴是个什么模样。
是以当马车入城后,她不顾小玲看傻子一样的眼神,掀开一角车帘,往外偷瞧。
却见沿街道上鲜有行人,想来也是,本就是冬日,纵使在还未落雪的南方,那也是能少出门则少出门的天气,倒是有不少扛杵持锄的老农,又见不少标有茶旗字号的小档,可见此地茶业之兴茂。
路上不多的行人忽然间见苏家一行浩浩荡荡涌进城来,也纷纷侧目,只想着这一班人大抵只是路过,宜兴人也与此时的大部分地区之人同样秉持强烈的士绅自治文化,所谓乡绅自治,一者表现为排外,对外地人保有十分强烈的警戒心。
二者表现为自治,需知古代衙门是老虎,有罪没罪进去都要受罪,所以在产生纠纷时,普通百姓更倾向于寻求“人生经验丰富的长者”来裁判,也就是所谓的士绅一级。
上至如汴京这种特大城市各坊间中,下至乡里,士绅的身影无处不在。
这种文化起源于先隋,兴盛于武周,延续至清末。
而且她这次变卖家产,南迁回乡,她本人看似轻轻松松,实则背后的老王跑断了腿。
搬迁前,老王不单募集了崔正等人作为护卫,还去了汤阴县府中寻陈知县报籍。
事了,还要去寻这些功能类似于“街道办主任及综合法庭行审员”的士绅说明情况。
这就是为何这个老人终日为了苏杨儿的任性愁眉不展,甚至想撒手不管的缘故了。
但苏杨儿不懂这些,在她看来不过是搬个家而已,说搬就搬了,其思想还停留在一张身份证走天下的观念上,不过她这样的幼稚与乐观怕是持续不了多久了。
因为她无时无刻不在寻求独立自主,这独立自主就要担起相应的代价。
一个女人在宋时,想要不依靠男人体面生活的概率,无限接近为零。
当然眼下的她依然死性不改,也从不把自己当个真正的女人看,一路东张西望。
只可惜这一片片白墙黑瓦间,竟没有见到一家是开着门的,照样冷冷清清。
这时小玲忽然出声唤道:“小娘子…”
苏杨儿闻音收回目光,疑惑问道:“你怎么了”
小玲吞吞吐吐道:“小娘子,玲儿有些想汤阴了…”
听到这话,苏杨儿心情登时有些复杂起来,汤阴也好,宜兴也罢,对她而言都是陌生的地方,而且汤阴县,她直至离去都未能一窥全貌,更没有什么感情可言了。
可小玲不一样,小玲被卖入苏府时,就生长在那儿,而且她早不说晚不说,偏偏等到了这里才说,可见她也是纠结了很久,才敢鼓起勇气来表达的。
不得不说自从苏阳变成女人后,在揣测方面竟也变得有些细致入微起来。
当下她拉过小玲的手,趁机吃豆腐道:“小玲,你不是说,要一直跟着我的么”
小玲听了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点了点头,她没有什么选择的权力,更何况她的心上人也跟了来,自己又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