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人处在兴奋中,今年家家都有余粮,还有银钱,没有比这更能让人高兴的事情。
有一些老一辈的人,更是念叨,终于有点盼头了。
收鱼的事情全全交给了姚家三兄弟,问题是要怎么收,怎么运,这都是要有一个章程。
大家在一起商量,最终以稻谷的早熟来决定。
例如:唐家的先熟,就先收唐家的,一天最多收得了40亩田的鱼,要想到运输能力不足。
姚家的田只有8亩,鱼也没有去年那么多,虽然宁月偷放了一些,为了不打眼,一亩田了30条左右。
以600条鱼来算,留下吃的,送人的,不到重量的,只卖了500条,共计五十两银子,这里田掌柜是按100文一条算的。
其它村民是以80文一条算,一斤以下的按50文算。
以陈七斤家来举例,他们家只有2亩水田,按道理说只有100条鱼,但谁也不是傻子,都会多放十几,二十几条,去年姚家是以100条来放的。
现在是家家基本都是80条左右的鱼苗数。
陈七斤家卖了60条80文的,10条50文的,共计5两300文,这是他们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前一年能挣到500文就能够一年的生活支出了。
其它是在河里捞的鱼苗只有不到一斤重,留下自己吃,也算是肉,也能补补身体。
全村最多银子的还是钟,郑,余三姓人家,村里400多亩水田,三分之二都是这三姓人的。
所以能拿到一百多两银子的也有,这一下子,那真的是真金白银,晃花眼。
每一次,每一家多少鱼,两斤以上的多少条,一斤以上的多少条都是宁家,宁庭,宁睦,宁和在计算。
宁月让自家爹拿纸裁成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小本本,在教四兄弟画上方格,做成简单的格式。
姓名,两斤,一斤,收到多少条,最后交给醉香楼多少条,收到银子多少,全部清清楚楚。
四兄弟学了一年,现在放农忙假,也要让他们学有所用,不能光读不用,死读吧。
所以,村里就看见六兄弟在各家的田里跟着大人手里拿着笔,小本本奔走。
写字时要用墨呀,这里可没有墨水一说,最后还是宁庭想出来的,把墨磨得浓浓的,倒进大拇指粗的竹筒里,用油纸包住烂布做了一个塞子塞住,这样也可以随时写。
但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久了它会沉淀,每次都得搅拌两下。
村里一些小孩子羡慕得不行,上次学过两个字的小屁孩们缠着宁家们在教教他们。
实在是那种渴望的眼神让人受不了,宁家几个同意每天到晒谷场去教他们,要学的自己去。
于是,姚家四兄弟除了教自己家的人,还得去教村里的孩子。
一时风头无两呀。
田掌柜当初说的每一条鱼多20文的价格给姚家,全村卖出两万条左右,拿到了四百两银子。
除去找人帮忙送出的工钱和租的马车钱,还有三百九十四两左右。
这笔钱田掌柜给的是银票,宁月也是第一次看到了所谓的百元大钞。
纸章很精细,白而厚,还有钱庄的特殊图案,宁月拿到手里对着火光看了看,想着说会不会像前世的那样有个暗纹什么的。
还别说真的有,只是看不清那是什么东西,也不知道是怎么印上去的。
稻谷收完,晒干,装箱笼保管好,交了税以后这可是一年的口粮,没有人会麻痹大意。
然后就是山上的高粱,黍米,大豆等庄稼,这都是要一一收回来的,有的吃,有的交税,总之不会浪费一颗粮食。
村里的杏树收果都在九月中,那个时候就是小孩子们的淘气时,个个都喜欢爬上树摘杏吃。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