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朝不起战事,国中的军队多多少少都松懈了。
从先帝朝起,一个李阁老擅权自专,几乎就牵扯了先帝的大半精力,自然无暇顾及军中。
能记挂着把军权抓在手里,都算先帝睿智。
新君登基之后更是如此。
毕竟新君年少,朝中一应大小事还要太后做主,若能掌控朝局已是万幸,哪还有心思想那么多
故而,此番针对军中的讨论,像是一颗石子丢入水中,荡漾起绵长的波澜来。
军中几方武将起初还有些惊疑不定,不在战时,上位者忽然想起他们几个手握重兵的人,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不是想削弱他们,就是想换人。
待听得并非如此,而是想提高军中战力之后,又是欢喜又是担忧,“非在战时,太后和皇上能想起咱们,那自然是千好万好。只要想起咱们,那军粮军饷和各种武器物资,多多少少也能给咱们些。”
“这些都还是小事。没听见朝中的消息说么皇上说因为不在战时,武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要想个法子显示咱们治军的能力。若好呢,也像立了战功似的嘉奖,若不好呢,那就要罚了。”
一个罚字,不少人心中打鼓。
军队不在战时,松散是难免的,军中违纪之事自然抓的也不严,虽是小打小闹,真要上头派人下来考察,那就是个污点。
这可不行。
打仗素来是一把好手,若因为一些小小的违纪叫本军输了别支军队,那不是太冤枉
故而,还未收到正式的旨意,各军中已经蠢蠢欲动,开始整改军务了。
……
文臣自然没有这样的积极性,有些人事不关己,有些人甚至有些轻蔑。
那些军中的大老粗顶什么用
多少年不打仗了,朝廷是养着他们吃闲饭的,战时给他们一点军功,那是为了让他们继续卖命。
如今不在战时还要想法子给他们送军功去,他们也配
好在朝中都知道,这事看起来是皇上带着雍亲王和内阁的人共同商议,实际上是太后起的头,众人不敢非议。
反正和他们没什么利害关系,要办就办吧!
苏清曾在给宋家兄弟传的信里提了一句,问这事是谁提醒太后的,他怀疑这是雍亲王意图为自己谋夺更多权力而提出来的。
宋如白也不清楚,便问宋如墨,“你这些日子在太后跟前,可曾听说这事是谁提醒太后的”
宋如墨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原本他决定这件事不到自己死不说出口,现在他改变主意了——
他到死也不能说出口!
这事苏清查不出来,后来也不了了之了。
……
“少爷,门房有人递帖子进来。”
苏府,苏志明刚刚从宫中回来,还未喝完一盏茶,便见管家送来了门房的帖子。
郡主接过来一看,帖子上的姓名眼生得很,不像京城亲贵人家,便递给了苏志明看。
苏志明随手接过,帖子上的名字连他都觉得眼生,想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这是我在岭南的一个同窗,当年中了举人后一道读过半年书。不过他入京赶考的时候没考好,第一年落榜了,三年后又考了一回,只是同进士。”
郡主想了想,同进士委实不算什么高出身,此人又和苏志明素无往来,呼喇巴递了帖子进来,这里头一定有古怪。
“夫君,那他找你做什么”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