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伙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938.走婚其实是从白族开始的(第1/2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1938.走婚其实是从白族开始的

    我把杨保全他们三个人领到了区记美食。正是饭点,店堂里人很多,我就直接把他们领进了梁惠英的经理室。那个好看的梁姨对他们自己声称的三人众很理解,还笑着说,两人为从,三人为众、四人为帮嘛,可眨着好看的眼睛也没有想起哀牢人究竟属于哪个少数民族,最后把我拉到一边问了问,就变得笑逐颜开了。

    不管是官场还是商场,不管是高贵还是贱民,酒过三巡,男人都一样会放得开的,放得开就会喜欢说话,喜欢说话最主要的就是说心里话。所以,有一句经典的话说:男人不可以说不行,女人不能说随便。因为在现在这个社会,官是混出来的、商是骗出来的、女人是玩出来的、朋友是喝出来的;所以,新官上台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严禁宴请中间喝酒,为什么酒桌上面无大小,最关键的还是酒后喜欢吐真言!什么都被人知道了那还得了

    那一天就是这样,和他们三人众喝了些酒,就知道了一些关于白族的风俗习惯,也就知道了他们的一些情况。

    白族虽然身居云贵边陲,可是个很开放的民族。女孩长到十五六岁以后,家长大多要在住宅旁为她建盖一间小房让她一个人居住。晚上,小伙子们便结伴到姑娘的小房里去拜访姑娘,在小房里,他们或弹口弦唱调子,或低声细语、互诉衷情;夜阑人静,双双困倦时,自然就会做男女之间的那点事。直到金鸡啼鸣,小伙子才与姑娘依依惜别。如果经过交往,两情相投,即可私订终身,父母一般不予干涉。

    白族的婚姻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嫁女儿到男家,这种形式占大多数;二是招姑爷上门,这种情况主要是女方父母没有儿子,即使有也是痴憨病残等,所以才招姑爷上门。上门的姑爷必须改换为女方的姓氏,再由女方长辈重新取名;三是卷帐回门的形式,即男女双方结婚后七日,妻子带着丈夫携带帐子、被褥回女方家居住。因为女方家虽然有兄弟,但年龄太小,父母年迈,妻子只好回门来赡养老人和照顾年幼的弟妹。等到长大结婚后,男方这才带着妻子回到男方家生活。

    还有一种就是走婚制。走婚制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是以感情为基础,夜合晨离的一种婚姻礼俗。走婚制度是女性文化的标志,川、滇、藏交界的所谓的大香格里拉地区是著名的女性文化带,有着强大的女性文化传统。尽管随着川藏线的开通,交通和通讯的发达,早已淹没了大部分走婚文化,然而横断山脉里仍然存留一些孤岛:比如众所周知的走婚制至今还部分保留在丽江泸沽湖的摩梭人、红河哈尼族的叶车人以及大香格里拉鲜水河峡谷的扎坝人中。

    我有了些好笑:你们是白族,走婚也与白族有关吗

    孤陋寡闻了不是杨保全抽了一口烟:走婚其实是从白族开始的!

    我吓了一大跳,当然看过电影《五朵金花》,知道在风景如画的苍山脚下、蝴蝶泉旁,住着许多美丽、善良、勤劳、智慧的金花们,她们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可就没有想到她们居然是走婚的主角。看来我真的是有些孤陋寡闻了。

    白族的男女自由很广泛,一方面依然保留了传统的走婚,使得一部分至今保留着母系时代的遗迹。因此,在那个部分的家庭里没有夫妻,家庭成员以母系一方为主线,母亲是家庭的核心,男女恋爱所生子女完全由母亲抚养,父亲没有养育儿女的责任。这种特殊的婚姻形式保持了一个家庭中的成员只会是一个母亲的后代,保持了母系家庭的母系纯洁性,维护和保证了同根的延续;而男子在自己的母系家庭中扮演舅舅的角色,主要是帮助自己的姐妹抚养孩子。

    另一方面白族至今仍在一些地区残存着不同形式的类似走婚的不落夫家的婚俗。也就是说,新娘在夫家举行结婚仪式之后,当天或过二、三天后即返回自己的娘家,不在夫家居住。每逢农忙、节日或夫家办婚丧等事,由夫家派人携带礼物接妻子到夫家居住数日或半月,再由夫家送回娘家。妻子留住夫家时,夫家以客人相待,只让参加一般劳动或象征性的劳动。当然丈夫平时也可以到自己的妻子家去,不过就是以普通的身份。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一部分白族人的婚姻家庭平时与汉族没什么区别,也是一夫一妻,也是有自己的家庭,而走婚仅仅只限于每年农历的4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