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等于现代汉语的“不要”或“别”。www古书上“毋”常写作“无”。语法意义上的区别与联系:
a、“毋”和“不”相当,“毋”后面的动词一般带宾语。
b、“勿”和“弗”相当,“勿”后面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带宾语的少见)。
、“毋”“勿”后面的名词都用如动词。如:毋友不如己者。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有时候,“勿”字用于陈述句,意义和“不”差不多。如:齐侯欲勿许。
6、“未”:
“未”和“未尝”的区别:
a、“未”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等于现代汉语动词前的“没有”。
b、“未尝”是一个凝固形式,表示“不曾”或“没有……过”的意思。
、“未”着重在和将来实现的可能性对比,或和已经实现的事情对比。
、“未尝”则是简单地否定过去。
e、“未”有时并非用来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只表示一种委婉的否定,意义和“不”差不多。如:是未可知也。
7、“否”:
a、“否”和作为应答之词的“然”是对立的。常用于单词句,等于现代汉语的“不”或“不是的”。
b、“否”又用在肯定否定迭用的句子里,它表示否定的一面。闪舞www如: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八、“非”:
a、“非”用于判断句里,否定谓语和主语的关系。注意:这种“非”虽可译为“不是”,但语法意义完全不同。“不是”是系词“是”前面加否定词“不”;“非”在上古汉语里不是系词,而是一个简单的否定副词,否定的是整个谓语。如:是非君子之言也。
b、“非”又用来否定行为或性质,表示对某一事实的否认。具有撇开的作用。如: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有时用于假设,等于说“若非”或“若无”。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民非水火不生活。
、古书上又写作“匪”。如: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9、“无”:
a、用法:
a、“无”是“有”的反面,否定的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无”的宾语)。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b、“无”在某些古书上又写作“无”。如《周易》《庄子》。
、有的古书上又写作“毋”。如:然使十人树之,一人拔之,则毋生杨矣。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又可以说成“无有”,意义差不多。如: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质,人质。间,离间)
e、偶然又说“不有”,或用在否定词的后面表示双重否定;或用在无主语的分句里。
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靡:没有谁)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f、又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不同意,意义和“毋”完全相同。
b、“不”和“无”在语法上的分工:
a、“不”是副词,否定的是形容词和动词;“无”是动词,否定的是名词。
b、“不”后的名词用如动词或形容词;“无”后的动词或形容词用如名词。如: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形作名)
10、“莫”:
a、“莫”是一个否定性的无定代词,译为“没有谁”“没有哪一种东西(事
通常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等于现代汉语的“不要”或“别”。古书上“毋”常写作“无”。语法意义上的区别与联系:
a、“毋”和“不”相当,“毋”后面的动词一般带宾语。
b、“勿”和“弗”相当,“勿”后面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带宾语的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