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约在巳时初(早上9点)前后,被后来的舅侄俩戏称为“幽幽谷第一军团”的队伍便也踩着轻快的步子走出了山谷,向着约三十五里外的芦山吕家村行去。
别看芦山距离幽幽谷的实际路程只有大约三十五里,但两者的间距当中却是隔着三条溪涧和两座小型的山脊,这也就使得虽然两地近在咫尺,但侵占芦山的左孝友贼兵尽管探子尽出也没能寻着幽幽谷的半点踪迹。
对了,虽然这一次算好了不会有战斗发生,但黄小刚作为村正,并且还是建筑队的大师傅,他自然不能继续坐镇在幽幽谷,于是便也领了建筑队跟在后面作为第二批次的队伍向着芦山进发。
至于去得路上,黄小刚倒也抽空想了想孙溥先前的反应,然后倒也想明白了为什么孙溥会不知道火药这个名词,而将之称之为伏磺。
记得黄小刚以前在电视上看《探索频道》的时候,曾经看过一期专门讲解火药的节目,里面说中国的确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但时间并非是谣传的汉代,实际上火药可追溯的发现时代应该是隋代,在当时就诞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体系的初级火药。
而真正的黑色火药,据说却是在唐代(9世纪末)才正式出现。
实际上,从战国至汉初,中国古代的帝王贵族们大多沉醉做神仙并长生不老的幻想,因此便驱使一些方士与道士设法炼制“仙丹”,而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现了火药的配方,到了唐代时,据说有民间炼丹家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才系统的首创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不过也有说法是孙思邈创造的此法,证据是传为孙思邈著述的《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
但据宋人孟要甫辑录的《诸家神品丹法》一书收录的无名氏配方“伏火硫黄法”,有提出此法并非为孙思邈的专利,另外还有唐朝清虚子编的《铅汞甲庚至宝集成》的记载的“伏火矾法”、“黄三官人伏硫黄法”等两种作为佐证。
甚至后世另有学者考证,说《丹经内伏硫黄法》甚至根本就不是孙思邈所写!
不过,历史记载,到了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又有人创出“状火矶法”,用硝石、硫磺及马兜铃(含炭素)一起烧炼。
但可以确定的是,到了宋代火药的制造和运用才是真正的进入了成熟的阶段,如宋代演出“抱锣”、“硬鬼”、“哑艺剧”等杂技节目,都运用刚刚兴起的火药制品“爆仗”和“吐火”等,以制造神秘气氛。同时也以火药表演幻术,如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变物等,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杂技和药发傀儡,以收神奇迷离之效。
同时也是在宋代,火药的军事运用也达到了一个同时期其他文明难以望其项背的高度,不但发明了世界上的第一根喷射式火箭(神机箭),还有第一杆喷火枪(突火枪)、第一枚炸弹(震天雷)、甚至第一门火药大炮。
火炮和火枪在宋代中国火药的军事运用已经相当成熟,使得中国的科技遥遥领先于世界,可是随着蒙古元朝的崛起,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改良火药配方后制造了更为先进的火器,结果咱们这些本来就是玩火药的老祖宗,最终反倒在火枪火炮上吃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