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正常游客会到的缅甸最北边(第3/3页)
得她比大和尚正常。
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人和事,不要做任何评价,只要听听就好。
“嗨!你好!你是中国人吗”顾淼正在听小伙子聊政治的时候,一位老外用中文向他打招呼。
“是啊!你会说中文!”在路上已经见惯了会说中文的老外,顾淼淡定的回应。
“嗯!我是美国人!目前在中国工作!”他的中文不太熟练,但能让人听懂。
说好的英语角,又变成了练习中文的地方。
这位来自纽约的小伙,是一位志愿者教师,目前在甘肃张掖支教英语,已经支教两年时间了。
他自学中文,已经能跟当地人进行日常的交流了。今天刚从昆明飞到曼德勒,奇妙的缘份让人类聚到了一起。
在曼德勒的标准旅行打卡项目里,看人家做金箔也是项目之一,不过由于顾淼曾经跟江宁金箔厂有那么一些渊源,对金箔制作本身并没有感到特别的稀奇。中国的金箔文化起源于南.京,最早能追溯到东晋时期。
不过操作手法跟国内流程的确不一样,缅甸的做法是要在作坊里将竹子皮浸泡在水中三年,将变柔软的竹皮干燥后劈成薄片,然后在竹皮上包上金粉,并用一把大锤子一个劲的敲打。
国内的操作就是一个字:打!把融好的金弄成个坯,然后卷起袖子开干,
打死它!
打得扁扁的!
夹在纸里继续打!
好,收工。
外国人,确切的说是纽约人,看的津津有味,顾淼则在沉思为什么要这么折腾,缅甸又不缺纸,非得把竹子泡上三年,图个啥。
花费很长时间和功夫制作而成的金箔最后被信徒们贴在佛像或佛塔之上,满足了他们积功德的愿望。
其实佛在乎吗
喷金漆与贴金箔,在本质上有啥特别的区别
接下来又去了人偶店。
旅游指南上说:人偶是古都曼德勒的传统工艺,栩栩如生。此外,还有用于表演的提线木偶。提线木偶剧发源于贡榜王朝时期,在曼德勒王朝时期达到鼎盛,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电影出现。如今,只有在仰光、曼德勒或蒲甘的旅游场所才能见到传统的提线木偶剧了。
不是针对谁,在霹雳布袋戏的偶面前,越南和缅甸的木偶都是渣渣,连皮影戏的精致都没有。
栩栩如生——这四个字也就是实在没的吹了才会拿出来凑形容词,明明就跟殡葬店用的纸人似的,谁会认为纸童男童女栩栩如生
晃悠着又到了游客另一打卡圣地——乌本桥和马哈根达杨僧院的千人僧饭。
看桥上的日出日落,
看一堆和尚吃饭,
缅甸僧人有过午不食的习俗,每天只有两顿饭,一次是凌晨,一次是早上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