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二牛笑笑没接这话茬,小二又给他介绍其它学舍,这广陵城内除了县学外,还有三个学舍,一个是姓王的老举人开的,里头夫子有三个,都是年轻秀才,学问都很不错,多的是大富人家往里送学子呢。
赵二牛直接就把王举人给pass了,虽说王举人功名高,学问肯定好。但他年纪大了,估计学舍里的活计都交给手底下的当夫子的秀才了,每月能去学舍讲几回课都不知道呢。而里面头三个秀才夫子,人又年轻,人家肯定指望再往上考呀这教书肯定不能有多用心,毕竟他们自己还要学呢。估计他们去学舍当夫子,是一为了补贴家用,二则是冲着王举人去,为着是讨教学问,问一些参加乡试的经验。
二来是学舍里多是富家子弟,不说儿子一个平头百姓过去,肯定会受到排挤,被人欺负他是不担心的,只是这肯定得影响到他读书呀,与其这样不如换一家。再者说王举人开的学舍那束脩肯定贵,家里的钱就算再多,那也是不够用的,得紧着省着,以后花钱的地方可多了去。
第二个学舍是林秀才开的,年逾不惑,据说他考上了秀才后,就一直没再往上考了。也有些爱说闲话的人在背里说小话,说林秀才自知学识不够,不敢去乡试丢人现恨。不过只要没在林秀才面前说,他基本都当耳旁风过了。年年城里岁试基本都过了,年年都是禀生,由此可见其学问从未消退过。而他办学舍已有十余多年,门下学子也有不少考上了童生的,秀才也出了几个,青出于蓝考上举人进士的也有,据说林秀才的学生姜裕姜子容前年进封临淄太守。
所以林秀才的教学水平还是相当高的,自从姜太守高封的消息传来,广陵各高门大户对林秀才更是热情。就连董太守也对林秀才客客气气,虽不惧他,但也不想得罪,毕竟人还有个当太守的弟子呢。林秀才又是个安分的,互相客气不相干也就是了。
林秀才一直老老实实的教书育人,对门下学子也是一视同人,富家子弟想入学不拒绝,但入了学就得按他的规矩,什么欺负同砚打压同砚的事儿,想都不想要,一犯警告,二犯逐出学舍。规矩比较严,一开始还有不听话的学子,仗着自家权势不放在上心,结果直接被逐出学舍,任谁求情也没用。
到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毕竟林秀才按规矩办事,人家也不是没靠山的,想要以势压人也得看自家有没有那么能力不是后来就没人敢再犯了,不过富家子弟的受不住规矩约束,进林家学舍的就少了,多去了王举人那里。
最后就是童秀才开的学舍了,童秀才太年轻,估计是想开着补贴家用的,学子也是三个学舍中收得最少的,一来是没精力,毕竟他还要接着往上考呢,明年就是大考之年了,听说最近又闭舍了,让学子们回家自学,有问题再去讨教,多的时间苦读着呢。经常去林秀才王举人那走动请教。
哪个学舍最合适显而易见,赵二牛跟儿子商量说:“林夫子开的学舍规矩挺好,他又教书有方,过几天安顿好了,我领你去入学。”毕竟还教出个太守来呢,其它秀才没见多大名声,应该是被姜太守给压住了风头。
赵保国很无谓的摊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