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81章 什么味道(第1/2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在讨论中,众人的疑惑渐渐消去,意见逐步得到统一。首先通过敕令、邸报及公告等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行新币的政策和意义,逐步打消百姓的各种顾虑,为发行新币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其次要广设新旧币兑换站及流动兑换小组,可利用遍布各地的驿站及信誉良好的商会代为兑换旧钞;对于偏远的地区,可以事先通知,由银行派出人员实行分片、定点和定时兑换。

    因为现在市场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铜币和盐钞,前朝败退时遗留的交子基本上已经被蒙元发行的至元钞代为‘兑换’,而至元钞及中统钞则被盐钞在多年的琼州走私贸易中被兑换或消化。盐钞还好说,当前有足够的盐产量来支撑其价值,自可等额进行兑换,大家估计兑换时的阻力也会相对较小,问题还是铜币。

    金属币作为中国古老的货币已经流通了千年,存量十分大,且因为各个时代流通的金属币铸造的成色不一,导致价值在实际流通中不等。所以赵昺起初准备针对各地不同的的币值进行差别兑换,以避免等额兑换产生通货膨胀,且暂时以纸币兑换,而非新铸的铜币,逐步将劣质金属币淘汰出市场。

    可是赵昺的设想却遭到了陆秀夫等人的反对,他们以为过去历朝历代铸造的夹铅币、夹锡币及铁币在改朝换代中及流通中被淘汰了大部分,且本朝铁币流通量最大的川蜀地区尚在蒙元控制下,为了维护朝廷的信用及为了人心稳定和物价稳定,避免出现发行新币的流通,即便朝廷蒙受些损失也要实施等价兑换和无差别兑换的政策。

    赵昺想了想,当前的统治阶级说白了就是以皇家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和官僚阶级及新兴的武人阶级,且商人掌握着大量的财富,为了避险这些人家中往往会囤积着大量的金银和金属货币。因此发行新币,他们都会担心自己的利益受损,怕纸钞不值钱怕、物价上涨,怕露富,怕兑换拥挤,怕兑换时被强行捐纳。而当前社会的主体农民,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本身就没有多少财物,反而对他们的冲击最小。

    按照赵昺前世所学,皇帝就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代理人,代表着剥削阶级的利益。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陆秀夫等人说的没有错,损害了这些的人利益自然也就会引发他们的不满,进而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他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本着啥时候说啥话的精神,出身于工人阶级的赵昺只能暂时选择妥协,同意了他们的意见。

    另外王应麟和刘黻等人担心经历过多次货币改换之苦的江南百姓,在宣传新币发行的阶段及开始兑换之初因为担心新币会贬值,便会发生抢购物资和黄金的现象。赵昺也深以为然,在现代社会也会在汇率和货币政策改变时发生抢购生活物资的情况,尤其是大爷、大妈这些社会基层百姓,疯狂抢购呢绒、毛线、布匹、床单、针织品、金银手饰、甚至锅碗瓢盆、酱油、米面都在其列,疯狂之下能将货架搬空,让各地库存告罄。

    赵昺觉得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当前虽然还有战斗发生,但是并没有波及到江南,经过两年时间土地分配已经进入收尾阶段,轻徭薄赋的政策也让民心稳定,且政治相对清明,取得了百姓对朝廷的信任。此外只要百姓发现新币能买到旧币同等价值的东西,抢购物资的现象便会很快平息。

    在新币的发行时间点上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论。赵昺和陈则翁起初是选择在夏税之后发行,如此可以通过地方向中央缓缴赋税的方式,使得地方抵御新币发行产生的兑换和抢购风潮能力增强。但是应节严等人担心夏税缓缴会影响到朝廷开支,毕竟还有上万官员和数十万的军队需要朝廷支付薪俸和供养。若是因此导致薪俸迟迟不能发到手,反而会引发官僚阶级的恐慌,进而传导到民间,触发更大的混乱。

    不过陆秀夫却同意皇帝的意见。他以为夏税主要有丝﹑绵﹑丝织品﹑大小麦﹑钱币等﹐秋税征收稻﹑粟﹑豆类﹑草等。南方和北方农作物品种的不同﹐也造成了税物品种的不同。因而在南方﹐夏税以税钱折纳税物的情况较为普遍,这也就可以保证征缴税赋的同时,还可以新币缴纳税赋,这样还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至于朝廷中央和地方官员及军中薪俸的发放可能延误的问题,陆秀夫认为这也不是不能解决,早在琼州之时,朝廷发放薪俸便逐渐以货币代替实物,还是为了解决琼州物产不丰及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