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频繁,但大家都知道,不管朝代如何更迭,也不管是谁统治,对历朝历代的皇陵总是保护有加,其目的就是为了稳定江山,确保私家万世家业。盗掘皇陵,除非是有刻骨仇恨的对头,抑或是没有文化的农民起义军,一般稍有点见识的人,都不会使出这样的下三滥手段的。但是在元朝开了先例,南宋六帝陵及百余座后妃、皇族及臣僚的陪葬墓皆被盗掘,罪魁便是一个番僧——杨琏真迦。
赵昺手中的那份情报正是忽必烈任命杨琏真迦为‘江南释教都总统’的消息。这可能世界上第一份签发的‘总统’任命书,不过这个总统好在只是掌管江南佛教事务,否则不知道还要造下多大的罪孽。而他也对杨琏真迦所为异常熟悉,那对于大汉民族是一块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疤,每次揭开都是鲜血淋漓!
首先还要从宋朝的陵制说起,从唐末五代到宋建国这几十年间,政权更替频繁,武人逞强,礼法不修,所以宋建国伊始便大力提倡文治,而要达到以文治国的目的就必须大力弘扬已经被抛弃多年的礼法制度,便首推“七月而葬”的古制。也就是说自帝王逝去,要在七个月内入土下葬。
如此虽主要是为了重建尊卑有序的礼法制度,不过中国古人提倡事死如事生,皇帝死后还要等待奇迹的出现,盼望其能死而复生,所以不愿早早将天子入土。另外皇帝的死是十分重要的大事,各个与北宋有邦交的国家都会派使节前来吊慰,而当时交通工具并不发达,所以向各国报丧、客使前来吊慰的路上都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且皇帝陵寝毕竟非同一般,而所以皇帝死后皇陵的修建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定为七个月丧期。
不过前朝历代往往都是自帝王登基起便着手修造陵墓,动辄十年、数十年,所以规模宏大,而宋帝王生前不营建寿陵,所以建陵时间紧,修建的规模要小的多,设施相对简陋,对于百姓的生活影响也较小。靖康之变后,赵构南渡建立南宋,但是人终归要死的,可祖陵远在河南巩县无法归葬,只能在江南另择地安葬。
绍兴元年,哲宗昭慈圣献皇后孟氏在绍兴病逝。皇太后遗诰殓以常服,不得用金银宝贝,权宜就近择地攒殡,候军事宁息,归葬园陵,所制梓宫,取周吾身,勿拘旧制,以为他日迁奉之便。意思是就近攒殡,攒集梓宫,等收复失地后再隆重归葬,此也是攒宫之始。那么宋六陵作为南宋王朝的临时殡葬之地,所以墓葬属于浅埋,也更为简陋,以便于迁葬祖陵。
当时高宗赵构临安建都,会稽设府。会稽乃是赵氏宗室的聚居地,宋室的宫学仍留在那里,所以将皇陵也确定在会稽城东南上皋山下的赵家岙里。陆续建起了高宗赵构永思陵、孝宗赵永阜陵、光宗赵淳永崇陵、宁宗赵扩永茂陵,理宗赵昀永穆陵,度宗赵棋永和陵,总称“南宋六陵”。
杨琏真伽是西夏藏传佛教僧人,吐蕃高僧八思巴帝师的弟子,见宠于忽必烈被忽必烈被任命为佛教江南总摄,驻扎杭州。当他来到临安时,当地的金银财宝早被前面的元军抢劫一空,他什么也没有得到。正当他垂头丧气时,杭州天衣寺的一个不怎么守清规戒律的和尚福闻,为了向杨琏真伽献眉讨好,将天衣寺献给了他。并告诉杨琏真迦,要想得到大批财宝,只有挖掘坟墓。
为了获得更多的财物,杨琏真迦决定挖掘绍兴皇陵。于是杨琏真迦便上言朝廷“江南之所以战事不休,南宋不能彻底灭亡,主要是他们的帝王陵寝风水好,保佑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毁拆规模宏大的绍兴南宋六陵,以死其心”。任何统治者都知道,挖皇陵那等于给自己树敌,而蒙元宰相桑格居然同意了,忽必烈时候也没有对其处罚,显然也是默许的。
杨琏真迦便在两位大人物的支持下,盗掘了会稽六陵。由于理宗皇帝在位三十年,埋葬的时间还不长,陪葬也最为丰富。开棺之后,发现他的尸体面色如生,而且体肤还有弹性,全身缠绕着珠光宝气,用金丝罩包裹,所垫的织棉褥,缀满了珍珠、翡翠、玛瑙,闪闪发光。于是,杨琏真迦下令,脱下金丝罩,扒下龙袍,撕毁内衣,脱下鞋袜,将周身珠宝搜索精光。同时又把棺椁内外及地宫里摆放的全部随葬珍宝抢掠一空。
其取了财宝也就算了,令人发指的是杨琏真迦听说皇帝口内的夜明珠最为珍贵,就宋理宗尸体拖出地宫,倒悬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