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一节
198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十周年。十年时间弹指一挥间,所取得的成绩不仅有目共睹,而且还具有非凡的意义。
所谓改革开放,是指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迅速拉开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大幕。
当时,不仅是农村改革迅猛地展开,包括各种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也是势正必行。经历了那一场影响深远的动荡之后,新中国大地上,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而随着经济特区的成立与发展,人们对“经济特区”这一新兴名词已经不再陌生,也迅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和议论的焦点。
远在福建闽南山区的凤来县,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除了并不遥远的厦门经济特区之外,深圳经济特区——这个早在十年前还仅仅只是南海之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镇,也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地方。随着大批农村人口盲目流入各个特区(称之为盲流),由于各种原因又返回的人们,不仅带回了特区日新月异变化的见闻,也带回了那里正在高速发展、用工量极大的消息——这对于急于改变贫困落后现状的人们而言,无疑是震撼的。
早在1984年,凤来县华强镇崇文村里,六十几个由各乡镇汇集在一起的农民,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一起奔赴深圳经济特区,求生存、谋发展。这些人当中,有木匠、泥水匠以及擅长果树种植的果农。他们有的携妻带子、有的兄弟相随,经过三天两夜不远千里的长途路程,辗转来到深圳经济特区一个名叫河心村的地方,开始了他们的异乡求生存、谋发展之路。
他们也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进入深圳参与建设的凤来县人。
随后,凤来各乡各镇又陆续有人远赴深圳……
1988年对于叶永强而言,真可谓是流年不利。首先,他的二姐夫因为得罪了部门领导,被调到下属部门任了一个闲差。此事对叶永强的影响很大,失去了二姐夫这个靠山,一些从来不曾出现的麻烦接踵而至。先是县里主管基建的部门隔三岔五上他的工地,以质量监察为由,到处寻他的毛病;接着,原本已经确定承包给他的一处公路扩建工程,相关部门竟然没有知会他,就改由他人负责承建——他为此已经购进了大量的水泥、石子,却已经没有了用处;再接着,他手下做工的师傅纷纷找他请辞,经查是被别的工地高薪挖走——那处工地的头家,正接手了公路扩建工程……
叶永强从结婚之后,就一直顺风顺水,没想到现在一下子就冒出这么多的事情。他当然知道这些事情的出现,全是来自他二姐夫的被贬失势。正所谓墙倒众人推,一直得到这堵墙庇护的他,不可能不会受到影响。他心头有一种不详的预感,事情怕是远远不止这一些,他这个头家怕也是当不安稳了。
想到这个点上,永强不免万分担忧。他赶忙去找二姐夫,想让二姐夫出面活动一下,以扭转现在这个不利的局面。
可二姐夫正为自己的仕途前程忧虑得茶饭不思,哪里还顾得上小舅子这一头。最后还是永强的二姐,软磨硬泡要丈夫答应出面活动一下。
二姐夫虽然满嘴答应帮忙,但实际上如今的他已是有心无力。他以前的同事,哪一个不知道他是因为得罪了领导,才被下调——这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弃用。他的同事各个深谙官场之道,他们心里都明白,此时要是帮忙求情、说好话,结果不是被牵连其中,就是顺带也得罪了领导。没人愿意拿自己的仕途前程开玩笑,只是碍于情面,他们各个都是满嘴答应得爽快,但谁也没有实际行动。
没有多久,一个小道消息传到永强耳朵里——领导已经作出指示,将不再承包任何工程给他,他将全面被人取代。
永强急得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他又去找二姐夫,可二姐夫又如何能有办法帮助他
就在永强一筹莫展之时,幸得二姐找到的夫人——两人都是官员家属,平时也互相串个门、相约出去逛街买菜。书记夫人不负所托,向她丈夫吹了吹枕头风。很快,书记向领导打了一个招呼,要他手下留情,怎么样也不要断了人家的活路。
有了这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