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色信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七章 请君入瓮(第2/4页)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此矫健,一看就是这方面的“精英”,那么,他们究竟是哪个方面的人

    自己不认识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按理说,他们就不太可能是七十六号的人,可现在七十六号正在进行大扩编,自己是不可能认识所有的人的;而且也不能排除,这几个年轻人,是日本特务的可能性-----可能性实在是太多了。

    侯东来唯一宽慰自己的理由,就只剩下了一条(也许是很幼稚的一条):这四个年轻人,每个人的身高都超过了一米七,这样的概率,不太可能出现在日本人的身上。

    日本人几乎不可能为了行动,凑齐四个高个子的特工,抓捕行动毕竟不是选美------他们普遍性的矮身高是由日本列岛长期的封闭环境所决定的(据专家说,也跟日本人长期坚持“跪坐”的习惯有关系),否则,也不可能从魏晋时期,就被中国人称为“倭人”了。

    接下来,侯东来敏锐的目光,又捕捉到,在街角的边上,忽然停下来一辆黑色的凯迪拉克轿车,却没有熄火-----别问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轿车里的司机,戴着墨镜,看不清楚脸,副驾驶座位上也有人,正在用非常“专业”的目光打量

    着四周的环境-----这又是一个典型的“业内人士”。

    侯东来却在看到了这两个“业内人士”之后,忽然轻松的呼出了一口气,原来这些都是“自己人”,不用担心了------如果没有突然的变化,汪锦元和刘云,也都能吃到今晚的晚饭了。

    他的判断理由很多,比如,轿车里副驾驶座位上的人显然是有些身份的“指挥官”,这个人自己却绝对不认识,所以他既不是七十七号的,也不是日本人------如果对方得到了准确情报,来抓捕汪锦元和传说中的“潘副书记”这样的“极重要目标”,指挥者就必然是七十六号和日本人梅机关和特高科的重要人物,而这些高层指挥官,自己都认识-----他也必须要认识,这是他的工作。

    详细的观察之下,那位“领导”已经确定没有异常,忽然打开了车窗,点燃了一支烟,抽了起来-----然后将手伸出窗外,弹了弹烟灰,侯东来微笑,这是典型的“暗号”,颇有冯南山的风采呀。

    忽然,街角后面的小巷子里面,走出来一位身穿长衫,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的中年男子,这是一个典型的大学教师的形象,这个人夹着一个公文包,面带微笑,自信的走向了蓝岭咖啡馆,自始至终,对于轿车,还有四个方向的年轻小伙子们没有看上一眼。

    他,一定就是“潘副书记”------今天最重要的角色,他的级别不应该如此暴露在外,但他今天必须要亲自来。

    如此重要的绝密情报,汪锦元在报纸上发的两条“寻人启事”当中明确要求,必须是潘副书记本人亲自前来接头,他才会交出情报。

    在两条寻人启事当中,汪锦元用暗语点出了潘副书记的姓名和代号,也显示了自己的代号,潘副书记一定会看到,并且加以确认的-----他别无选择,只能亲自前来接头了。

    这样的启事,在上海的报纸上非常普遍,因为在这样的战争年代,寻找亲友的事情实在是太过平常了,每天恐怕得有上千则。日本人和七十六号,根本不可能一一排查,而且启事用的又都是暗语,破译的可能性也很小------只怕比胡碧清破译军统电报密码体系还要困难,这种报纸方式传递消息,也是一种很巧妙的方式,只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缺乏实效性,而且也不能传递很多的情报,一旦你的启事用的字数太多,很可能就会引起敌人的注意。

    此刻,侯东来静静的呆在窗边,一动也不能动,只是静静的看着,看着潘副书记走到了咖啡馆门口,接头即将开始。

    突然,潘副书记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准确的找到了侯东来所在的窗户,向他微笑!!!

    这个举动太过异常,四个年轻人脸色立刻都变了,纷纷

    把手伸进了衣服里面;而街角那边的轿车里,也突然钻出来两个人!!!

    侯东来紧张到了极点,万一楼下的人,激动之下,向自己开枪怎么办!自己人打自己人,再把七十六号和日本人招来,来个一网打尽,那可真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大悲剧了……

    在

放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