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是大家都袖手旁观,眼看着让他一个人,写足够多情法交融很完善的文章来拯救这个世界,也完全不现实啊。
就算他笔耕不辍,就算他宵衣旰食,他毕竟只有一个脑子一支笔。
就算不考虑灵感等等问题,只是像台码字机一样不断写下去,也没办法兼容到这么多情绪病人。
而且说句不好听的,情绪病这东西目前看来是无法彻底绝种的,只要人还在这高压社会上生存,总是会源源不断的有新的情绪病人出现。
现在有沈瑜这么个人坐镇着,能够写出彻底治疗情绪病人的文章。
但是百年以后呢,千年以后呢
沈瑜想要留下的从来不只是文章,他想要留下的,是文脉啊。
只要文脉在,那么就会不拘一格的出现各路文人墨客,有源源不断的新的优秀文章涌现。
哪怕有一天沈瑜决定停笔,那么也不会对整个世界的格局产生太大影响。
可以说,那时候这才是未来对抗情绪病真正的希望。
没有谁是这个世界的救世主,如果非要定一个救世主存在的话,那就是每个人自己。
沈瑜看着收件箱里三四份稿件,觉得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大家都参与起来,提高大家的参与度。
之前虽然也有一段时间,无数文人开始研究着模仿他的文风来成文,但是很多人学着学着就不见了,写着写着就放弃了。
再要不就是研究的太过于高深,导致他们写出来的文章,沈瑜完全不觉得这是情法交融的典型佳作,反而算得上是一种说技巧又没技巧,说情感又没情感的四不像。
平铺直叙得,就像是以前报纸上不带任何感彩的官方公文。
但是这样的文章也有一部分人叫好,觉得模仿到了余韵派那一种奇奇怪怪的神韵。
反正余韵派也是存在一种看不懂的灵气,人家模仿的这篇文章也是糊里糊涂叫人读不懂,既然都是不懂,管他是哪个地方不懂,凑合在一起,说他们是一类就完事儿。
可让沈瑜无奈的很。
看来是需要设定一个标准,短时间内让大家哪怕不能够写出情法交融的作品,也让他们对这类作品有一个认知,分辨得清楚,什么样子的作品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的情感与技法并重的佳作。
怎样才能够推广这个标准
怎样才能够让大家参与进来
沈瑜想到了比赛。
当初他阴差阳错地参与了青云榜,虽然他本人没有去了解过相关规则,但是之后在众人的讨论里头,他也是知道一些这个世界征文大赛大概的流程。
说起来和他以前的世界也没什么差别,无非就是设定了投稿标准以后下发下去,在截止时间内收上来足够的文章,请人做评委给这些作品分出个名次,完了以后再下发相关的奖项就得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设定好了投稿标准,所以投稿的作者们,下意识的就会参照投稿标准来琢磨自个儿写的文章。
如果沈瑜这种时候把情法交融的概念提出来,并给出相应的参考文章,想必还是能有一部分作者领悟到沈瑜他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样子的概念。
哪怕有一部分领悟不到也没关系,反正这一部分会在之后的评选当中给刷下去,到时候获胜的都是领悟到了这种概念的作者。
无形当中,前期的投稿标准设立和后期的奖项颁发,就将真正的情法交融的概念在大家心中确立了起来。
而且比赛这种形式,本来就比较容易提高大家的参与度。
如果奖项设立的足够让人动心的话,那么奖项的吸引力就是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