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晚明太子朱慈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二章 藩王(第1/2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东林复社的君子们对眼前的这一幕表示理解不能。

    在他们的世界观中,商税是皇帝劫掠商人的产物,他们这些复社君子则是正义的化身,商人们的保护神。

    然而现在看来,在场的商人们看上去似乎并不需要他们保护啊。

    吴伟业面色有些尴尬,他总感觉朱慈烺的行为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但是一时半会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本来收税就是皇帝的权力,现在连纳税人都自愿缴税了,他们这些局外人又有什么立场说三道四

    不得不说,吴伟业在政治斗争方面的能力和他的文学功底完全不在一个次面上。

    跟他比起来,冒襄对政治斗争的领悟就要深刻的多,几乎是在转瞬之间,就发现了朱慈烺的漏洞,立刻向朱慈烺发起了反击:

    “殿下,商税之事应当由朝廷商议,殿下私下处置,似于朝廷法度不合。”

    冒襄,字辟疆,别号巢民,扬州如皋人,出身仕宦之家,十岁能诗,著名画家董其昌为之作序。

    论才名,此时的冒襄还在吴伟业之上,与桐城方以智、宜兴陈贞慧、商丘侯方域,并称“复社四公子”。

    冒襄此人的特点就是特别能搞事,特别能战斗,积极参加复社组织的各项活动,在与“阉党”的斗争中敢打敢拼,冲锋在前,算是复社之中的一大得力战将。

    因为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复社的活动以及策划政治斗争上面,冒襄的科举仕途一直不顺,连考了六次乡试,次次都是名落孙山,连个举人的名分都捞不到,最后仅仅得了一个贡生的名号。

    若是一般人屡试不第,正常的反应应当是总结教训,加倍努力,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

    然而冒襄并非如此,他坚定地认为,自己这么有才华,之所以考不上必然不是自己的问题,一定是考官们没水准,欣赏不来他的文采。为此他还做了很多诗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多么一个事逼儿的人。

    虽然朱慈烺对冒襄的人品十分怀疑,但不得不说,他一番话直截了当的抓住了朱慈烺的软肋——朱慈烺没有征税的名分。

    崇祯给朱慈烺的权限是节制江北各镇,专指的是军事领域。像现在这种对一省之地征税的决定,按照制度必须由内阁讨论之后,形成票拟,再由崇祯批红,明发天下,才算作数,绝无朱慈烺一言而决的道理。

    “呵呵,这自然毋庸公子讳言。孤今日所言之事,早已写成奏章,递交给内阁,想必内阁的老先生们现在已经阅览完毕,准备票拟了。冒公子,你也不用急着反对,商税一事现在只是在河南一地试行,与江浙等省概不相关。

    孤听说冒公子屡试不第,至今仍旧是只有一个秀才的名头。孤建议,冒公子还是不要分心杂事,应当勤读文章,专心备考才是。”

    科场不顺是冒襄心中最忌讳的一件事。身边的朋友们平时都避讳此事,现在被朱慈烺当众揭开了伤疤,冒襄大感尴尬,想要起身离去又怕被参一个失仪,一时之间进退失据,左右为难。

    关键时候,还是好友吴伟业出面给冒襄解了围,说道:“辟疆,殿下说的也是正理。我等复社君子反对的是阉党税监,现在殿下不设税监,收税的仍旧是朝廷的命官,我等自无反对之理。而且殿下行事稳重,目前仅仅是在河南一省试行,我等亦可先看看试行的结果,再行谏言才是。”

    在一旁的陈子龙也跟着打圆场,表示既然商户们不反对,在河南一地暂且试行也无不可。

    朱慈烺看了看三人,心知自己缩小打击面的策略开始见效了。

    毕竟不是每一个“复社君子”都像冒襄这么能战斗。朱慈烺现在只是在河南收商税,他们这些势家远在东南,犯不上为此和权势正盛的朱慈烺撕破脸皮。

    如果朱慈烺真的想要捞过界,得陇望蜀,在东南征收商税,等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再想办法抵制也不迟。

    朱慈烺见几人的态度软化下去,心里面不禁舒了一口气。别看这几人官职不大,他们可都是复社里面的中坚人物。

    这几人的态度某种程度上足以代表东南势家的态度。虽然朱慈烺这几步棋走的很稳,让东南势家抓不到把柄,就算东南势家和自己开战,朱慈烺也有后手应对,但是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