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勋阳布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7章 打破底线 下(第1/2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c_t;?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唐。

    以农耕、礼乐、刀剑和诗文为本的周王朝,第一次给炎黄大地上的生民留下了灵魂印记和华夷认同。

    悠悠几千年,你来我往,治乱循环。

    公卿、贵族、史官、门阀、士大夫。掌握笔杆子的华服精英评判着治世和乱世,想凭此光耀当代,警示后人。

    既然是评判,当然要有标准。

    标准,或者说底线,也在盛世与乱世的交杂中变化。

    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什么事情,便标志着底线彻底被打破

    奉行耕战弱民之道的古典军国主义秦国,在长平之战中打残了赵国,而后横扫六国一统寰宇。秦军造下几百万杀孽,算不算打破底线

    霸王与汉王大打出手,是为楚汉相争。虚弱了上百年的炎黄大地雪上加霜,以至于皇帝陛下想找几匹毛色一致的马,居然失败了。楚汉之战使整个天下陷入困顿,是不是打破底线

    和亲几十年,汉朝终于从虚弱中恢复,汉武帝有钱了。独尊儒术,开疆拓土,代价是在册百姓人口减半,汉武帝有没有打破底线

    东汉末年,群王乱战,争相杀人。华族百姓下降到不足千万,得位不正的司马氏疯狂炫富,胡族乱华的末日景象肆虐北方百余年。司马氏拉着整个天下一起堕落,难道不是打破底线

    李唐末年,黄巢带领流民军转战大半个天下,将流动作战、避实击虚的蝗虫式作乱方式发扬光大。史书记载的罪行或许有抹黑成分,但黄巢确实将所有的士族百姓拖下了乱世深渊,必须是打破底线吧

    大周立国之前,那段本朝士大夫们最喜欢口诛笔伐的,混乱腌臜到新高度的乱世,绝对是打破底线。

    年代最近,文献繁多,大周的士大夫几乎可以想见那一甲子乱世的许多细节。

    之前几千年的惨剧杀孽,唐末乱世一样不少,而且具备了新的时代内涵。

    醉翁居士曾有言: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五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矣。”

    用李响的话说,就是:见过乱的,没见过这么乱的。

    大周一统寰宇前的那一甲子乱世,几乎找不到底线。割据势力之间,以及割据势力内部的节度使之间攻伐不休。劫掠民财、欺辱妇女、焚烧城镇都是小儿科,动辄打杀文人和部下、武将临阵背叛、转身投靠外族的行为更是荼毒人心。

    当时的交战势力,无所不用其极:

    有驱使百姓堆土围城,而后将数万百姓一并坑杀者;

    有守城牙兵耗尽粮草,接下来的几年将城内百姓充作军粮者;

    有打到疯狂的山头儿,不止一次掘开黄河大堤;

    ……

    盛世降临,大周有了财力修书,为前朝和随后的一甲子乱世盖棺定论。

    诸馆阁和崇文院的学士修撰齐聚一堂,整日里为一些细节争论不休。涉及到某一事时,站在大周顶端的士大夫们却集体噤声。几位宰执联名上奏太宗陛下,请官家先拿个主意。

    那封奏折简要记载了一场战事。

    在那场几个节度使攻打一个节度使的惨烈战争中,物资即将耗尽的城内守军头脑发热之下,将染病未死的百姓尸体当作武器扔出城外。

    攻城军队吓得直接哗变,退后几十里才稳住阵脚。

    被城内守军激怒,同时得到启发的攻城几方,四处寻找感染重症的病人抛入城中。

    城内守军很快崩溃投降,但疫病已经演变成瘟疫,没有人接受。

    城池周边的道路被封锁,但封锁路口的军队中也出现了疫病,几支军队开始自我清理。

    瘟疫没有被挡住,荼毒了方圆两百里内的大部分地域。那座城池中肯定有活下来的人,但从不敢声张真实身份。

    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人敢过于靠近那座据称有阴兵过境的死城……

    太宗皇帝在奏折上批语:据实以记,好教后人知晓厉害。

    与太祖皇帝有关的那场惨剧,便这么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官刻本的史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