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与仇。
就象一对孪生的兄弟,当你感恩的时候,或许仇怨就已经在心底滋生了,这是荀子“人性本恶”论的描述,而如今,项羽对李原态度的转变,就源于他性格中深藏里心底的恶性,当周围的人一次次的将李原与他比较之时,项羽心中的天秤也在一天天的倾斜。
在司马公的史记描述中,项羽个性上的优点和缺点,被最大限度的呈现了出来,他的勇猛善战世人无敌,他的骄傲轻狂也让人感到无语。就算他与虞姬在垓下被围时所唱的那首绝望的战歌,也在透露出浓浓的责怪他人的意思。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除了赞扬自己举世无双的武艺之外,项羽赞叹的不是自己身上的缺点,而是说老天不帮忙,同时,他还绝望的问虞姬,现在应该怎么办?
在生与死的关健时候,项羽就象一个被宠溺了的大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完全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最合适的。与之相比,刘邦则是要果断的多,该推开子女逃生的时候,决不心慈手软,该抛下部下逃命的时候,在洒了几滴鳄血的眼泪之后转身就跑。身为君王,如果连这点判断力都没有,那么就算再勇敢十倍,也不能够赢得天下。
英雄也是有缺点的。
毫无疑问,项羽不是什么完人,也不是什么圣徒,他与虞姬之间被传唱了二千年的爱情,其实就是一个落魄的君王与一个爱妾的最后挽歌罢了。
在项羽得势之时,虞姬肯定不是他唯一的女人,要不然的话,虞姬也不会只有姓氏,连名字也不曾留下。而在项羽落魄之时,虞姬却是陪在他身边的唯一的女人,这就是霸王别姬爱情神话的残酷真相。
其实,项羽之所以受追捧,主要还是他是悲剧英雄,按照日本国对于英雄能力的评价标准,一般早死的豪杰在能力值上会自动的加上一级,这就是所谓的“早死者皆无敌”的论点。
同时,那些持此论点的人,还会自动的加上。如果某某某还在的话,怎么样怎么样?如果某某不疏忽大意横死的话,又会怎么样怎么样?这种给人以无限想象的论点,给予了不能亲临历史的后来者臆想的空间。
楚汉战争的硝烟疑去,随着李原的突兀崛起,而变得面目全非,刘邦在漳水畔败亡,代表着汉国残余势力的吕雉等人也消失在了神农架的群山之中。
现在摆在楚国面前的,是秦国这一座已经高耸入云的大山。他们要么臣服于山下,成为周围众多小山丘中的一员,要么干脆以小搏大,趁着秦国根基还不稳固的时候。拼了全力狠狠的撞上去。
楚国战争机器隆隆启动。
在项羽的强横和固执面前,没有人敢说三道四,钟离昧、季布等武将哀声叹息而出,他们该说的都已经说了。楚国的路要怎么走,毕竟不是他们这些外人能左右的;至于项氏的楚国项佗、大司马项声、骁将项庄,则对项羽的决定表示出了坚定的支持。
项氏要获得更大的利益。仅仅依靠已有的七个几乎被榨干了的郡,根本没有可能,内部挖潜之类的话,骗骗小孩子还行,在各郡重要官员皆为项氏子弟的情况下,的确没有谁比项佗等人更清楚楚国的真实情形了。
“占领魏国,夺取大梁,张我大楚!”出征江东归来不到一个月的楚军再一次缔结,短暂的休整之后,这些楚卒士气却更低落了些,原因无它,主要还是回乡之后看到的情形,让他们战场苦战的希望逐渐破灭。
高赋税带来的后遗症,正在楚国各地漫延开来,那些家中缺少适龄劳力的家庭,在这一场生存的竞赛中,已经落在了后面。而这些残缺了的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壮劳力就是参加了楚军,但他们的运气不怎么的好,没能活着回来。
“又要出征了,这次不知还能不能回来?”在这样的肃条环境下,每一个离乡的楚卒心里,差不多已经没有了建功立业、光耀门庭的心思。
安稳的回家。
用自己并不结实的臂膀,护佑一家老小的安全,这是一个男人最重要的决择,与之相反,什么国家大义、什么封王成侯,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小卒是如此。
楚军中的中坚将领,象季布、丁公、薛公之流对于征讨魏国其实也不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