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机遇与风险并存(二)
“刘总,我觉得公司目前上马这个手机项目有些匆促。我觉得,不能操之过急。”
“手机的生产包括非常多的环节,从工业设计,到结构设计,再到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质量监督等,我们都没有相应的人才储备。”
“当然了,在软件设计方面,我们确实有些优势。公司新聘的几个人当中,有两人还有过这方面的软件的设计工作经历。不过,这也只是其实的一个小部分。”
“特别是现在,手机发展好像已经出现了一个分水岭。据我了解,现在咱们阳城的电子一条街,已经出现了一种触屏手机。没有了按键,直接用触屏代替了按键。可是,这些发展方向,我们都没有了解。”
“现在这么冒然的上马,我觉得时机确实不佳。”
袁洪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二流很欣慰。
在会上提出来,总比闷在心里要强的多。
“当然了,毕总在项目计划当中也已经说明了,咱们公司的手机项目可以分几步走。”
“首先,熟悉生产流程,咱们先走简单的组装这一些步。直接采购芯片公司成熟的主板,以及元器材进行组装。公司只在工业设计以及软件设计上面发些功夫,这个,到是无可厚非。”
“不过,这样一来,咱们的手机项目可能和阳城电子一条街里面的那些个小作坊没有任何两样了。这样,咱们的生产出来的手机还有保障吗”
“如果质量不过关,没有保障,这些售后,维修,可能就会把我们公司给拖垮。”
袁洪提出来的意见非常的中肯,也很现实。
说来说去,就是公司目前的实力还真的达不到。
如果只是搞个组装,随便拼凑一下,赚点快钱,当然也可以。不过,这样的话,对于自己的公司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
有人反对,这是好事。
“袁经理,你说的这些确实是摆在我们公司的现实困难。不过,我想让大家先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市场有多大我想,就我们国家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比我们的收银机,以及点餐系统不知道要大多少倍”
“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越来越好,像手机一样的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肯定会越来越快。”
“原来,我们一台收音机可能会用上五年八年。现在,一台手机可能就只能用个一两年。”
“所以,我首先看到了这个市场。”
“其次,我看到了咱们公司健全的销售网络。”
“每个省,每个市,每个县都有我们的代理商。大家想想看,如果我们生产了手机,通过这个网络下去,这个铺货速度就可以非常的快。”
“在销售为王的时代,我想只要咱们能够先卖出了货,占有了市场,形成了品牌效应,就一定有所收获。”
“至于人才,实力,这些也正是因为我们公司不断的发展,才能够不断的充实。我想,这个项目一旦上马,咱们公司的实力也可以再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快速扩张发展的机会。”
对于这个手机项目,毕升平确实倾注了很大的心血。
之所以在原来的公司混不下去了,跟一起创业的老伙伴闹矛盾,其实和自己一直想要说服公司,上马手机项目有很大的关系。
大家畅所欲言的气氛也感染了董明玉。
董明玉也不由开口了。
“刘总,其实这个项目的情况我已经向翠玉基金那边进行了汇报,不过,公司那边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意见。”
“不过,倾向于放缓节奏,先夯实公司目前的基础,等生产基地那边正式投资之后再来上马会比较好。”
这是董明玉的意见,当然也是翠玉基金那边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