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李察抓着更多的老鼠走了回来,开始不断的设计实验,进行对照测试、控制变量测试、重复测试。
最终,李察发现一些情况,比想象的要更加的复杂一些。
比如小老鼠的表现,不只是恐惧信号的加强,更准确的是神经信号传递速度的加快。简单来说,小老鼠反应更快,能在更短时间内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所以才能不断的躲过手术刀的攻击。
李察不确定其中的原理是什么,但这要比什么“独眼的狂暴药剂”重要多了。
换句话说,被独眼视为杂质的“格里芬七彩鸟”血液中的深蓝色提取物,根本不是杂质,而是宝贝,比整个“独眼的狂暴药剂”价值还要高。
提高反应速度!
这可不单单是快一分、两分的差距,有些时候能发挥碾压的作用。
就像是59分和60分的差别,99分和100分的差别,代表的是两个世界。
一般来说,人体内的神经信号传递差不多为100m/s这个级别,这导致遇到一些事情哪怕大脑反应过来了,身体想要做出动作也要一定的延迟。
因此,所有的爆发性动作,都要有一个启动的、反应的时间。
比如现代地球上的短跑比赛,从裁判打响信号枪到运动员起跑,这个过程必定要超过0.1秒,这是通过科学计算得到的反应极限时间。如果说,起跑低于0.1秒,那么就会直接判定为抢跑、取消资格。
那如果把这个启动的、反应的时间降低,比如降低五分之一、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会怎么样
会很恐怖。
战斗中,特别是近身战斗,有时候一个动作快上一线就可以决定胜负,那要是每个动作都能比敌人快速一半,完全就是戏弄。
“这种血液提取的深蓝色提取物,到底是怎么发挥作用的怎么做到加快神经传递速度的”李察眼睛闪烁,猜测着,“覆盖‘郎飞氏结’,加快神经纤维的传递速度又或者是改变神经递质的传递过程”
一般来说,人体中的神经信号传递,是依靠神经纤维传递的,神经纤维由多个神经元细胞构成。一个神经元细胞,按照结构,可以分为结构上大致都可分成细胞体和神经突两部分。神经突又分树突和轴突两种。按照功能的话,神经元细胞又可以分为接收区、触发区、传导区和输出区四部分。
神经细胞从另外一个细胞接收信号或刺激时,触发区(树突)会先产生动作电位,通过传导区(轴突)快速传递,到达输出区(轴突末端)。
输出区会合成神经递质,并将其包裹在突触小泡内,通过扩散作用神经递质分子抵达下一个神经元细胞的接受区(树突)。
下一个神经元细胞的接受区的受体,和神经递质结合,产生生化反应,进而导致后一个神经元细胞的触发区出现动作电位,把信号不断的传递下去。
要想加快神经速度的传递,一般来说,无非有两个方法。
第一,加快“传导区”的过程。
第二,加快“输出区”到下一个神经元细胞“接受区”的过程。
第一个方法要想实现,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减小信号的衰弱,这一点脊柱动物有很大的优势。
可以想象,整条神经是一段段的电线(神经元细胞)连接起来的,当电流信号在一节节电线中流过的时候,信号强度会衰弱。脊椎动物对比其余生物的作弊之处在于,在这电线上套了一层无耻的绝缘外壳,这外壳叫做髓鞘,能保证信号强度衰弱的幅度极小,可以更快的传递。
不过问题是,髓鞘不是很严密,中间存在缝隙,用显微镜看的话,是一节一节的,节与节之间的缝隙就叫做“郎飞氏结”,“郎飞氏结”中的电线(神经轴突)依旧是暴露的。如果“郎飞氏结”数量减少,那么电线(神经轴突)就会暴露减少,信号传递就会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