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姨娘果然是最了解安铭的人,他最近确实忙着相看年轻俊彦。
不过,安铭从未想过把福王列入未来女婿的名单。
他被家人保护得太好,两任妻子的娘家都十分给力,所以他并未沾染太多的世俗、功利。
福王的名声太过不堪,安铭作为男人,都不敢相信他会浪子回头,也不敢把女儿嫁给他。
福王再受宠,再有钱,安铭也不会心动。
他心里最是崇拜外祖父,也非常仰慕舅父兼前岳父,眼见女儿这般像亡妻,他便想给女儿寻个读书人。
正巧一年后是春闱,许多外地的举子提前来到了京城。
这些人经常聚集起来举行诗会、文会,安铭作为京城第一美男子,也有些才名,便也偶尔参加一些类似的聚会。
次数多了,安铭也结识了一些家世清白、读书上进、品性端方的年轻人。
安铭便想着,从这些人里挑选几个出挑的,然后偷偷让霓丫头过来瞧瞧,若是看得顺眼,便定下来。
他是真心为女儿好,所以不在乎男方的家世、门第,只求合女儿的心意。
再者,嫁给门第不如安家的普通官宦人家,或是耕读传家的寒门,安云霓在婆家也能直起腰杆。
她的翁婆、妯娌、小姑啥的,也会看在永安伯府的面子上,不敢轻慢与她。
安铭打定了主意,就开始仔细调查自己相中的几个年轻举子。
有无婚配,家境如何,家中各有什么亲人,父母为人怎样,兄弟姐妹是否有劣迹……
安铭为了不负表妹的重托,更是为了给女儿找个好归宿,可谓是煞费苦心。
撒出不少人手去多方调查,力求查到的内容真实可信。
安铭的动静不小,连后院的王氏和杨姨娘都听到了风声。
“世子爷在调查一些年轻的举子”
王氏有些诧异,“难道他想把大姑娘嫁给一个穷举子”
这年头都讲究高门嫁女,伯爵府眼瞅着就要落败了,不趁着爵位尚在,赶紧给孩子找个好归宿,难道竟还真屈就寒门!
王氏十分不理解。
他们家就是科举起家的新贵,王氏比任何人都知道这条路的艰辛。
祖父数十年寒窗,也只中了个举人。
她父亲好一些,一举考取了头榜第三名,但得了所谓的探花郎也没有直接平步青云,而是仍要在翰林院熬资历。
常言道,穷翰林穷翰林,没有实权,六七品的小文官,在权贵多如狗的京城,真心不算什么。
在翰林院苦熬了几年,又被打发去了一个不受宠的冷门王爷府做长史。
也就是王氏的父亲运气好,跟随的王爷爆了个大冷门成了储君,否则王家现在还苦哈哈的做个穷京官哩。
仕途太难走了,如果没有家族庇护,没有姻亲扶持,单凭自己很难位居高位。
而且看安云霓那相貌,寻常人家能护得住吗
王氏不理解归不理解,可并不妨碍她利用这件事散布谣言。
很快,永安伯府就又传遍了——
“世子爷不但给大姑娘相看了某某王爷,还准备提前给四姑娘踅摸一个合适的。”
杨姨娘原就心里藏着事,也知道安铭整天跟一群举子混在一起,再听到外头的风言风语,顿时就误会了。
虽然她心比天高,却也明白,以安云芷的庶女身份,就算圣上宣称不看重身份门第,也不会让堂堂福王去娶一个破落伯府的庶女。
安铭参加了荣安公主府的宴集,也见了福王,应该是为了安云霓这个真正的伯府嫡长女。
而安铭又不忘跟举子们谈诗论道,应该也正如府里流言所说的那般,想提前给四姑娘相看。
毕竟现在距离春闱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伯府千金再下嫁,也要嫁给进士。
所以,安铭应该是等那些举子考中后,再决定婚事。
安云霓今年都十六了,不可能等那么长时间。
六姑娘才七岁,那些举子只可能是为四姑娘准备的人选!
杨姨娘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心中也愈发恼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