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是这样,还是惊动了刘澜,但当单子春亲自进行解释后,刘澜才知晓他的用意。
对于他没有照搬,而是他更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施行,对此刘澜给予了单子春极大的肯定,他并不怕当地官员有自己的想法,但很多人却不重要想,在他们眼中,并不是所有县君、郡守是单子春这样的能力,如果不加以约束,让他们都学单子春而不是按照新政执行,只怕各地就真的要民不聊生了。
但刘澜并没有阻止,他要的就是能吏,是能够让地方得到更好发展的能力,而不是自己制定的所谓新政,道理很简单,现在的所谓新政,只是在眼下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刘澜和一众谋主们设计而出,但是任何政令,在现在是先进的,是符合百姓们实际情况的,可是几十年之后呢
随着物质需求的不断提升,现在的新政肯定不可能再满足百姓们的追求,而儒家就刘澜所了解,他们的守旧观念是极强的,至今依然对井田制度念念不忘,一直在寻求着恢复井田,而刘澜在后世看到最多的不就是老太后对着皇帝或者是大臣们对着皇帝说祖宗规矩不可废。
而现在他们这些反对之人,或许没有
这样的想法,但多半都是在维护自己,对此刘澜当然明白他们一些人的想法,更知道这样一来单子春被恶意诋毁的可能性更是非常的大,因为他特立独行,因为他与众不同,所以他势必就会被人所针对。
但刘澜却没有怪罪他,反而还对单子春大为赞赏,因为他非常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在他的治下,缺少像单子春这样真正能办事的能吏,所以刘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