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过后,完成了第一次换防的“红旗军”人马数量和质量有了一次飞跃式的提高。
不是原“红旗军”老兵有了大变化,而是整编的如东江镇、登莱、天津卫等等原明军兵丁脱胎换骨了。
幸福真的是对比出来的,原明军普通营兵连吃饱肚子都是奢求,到手的军饷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一件鸳鸯战袄要穿三年都未必得到更换。
自从接受了整编成为光荣的“红旗军”战士,每天吃得饱、吃得健康有鱼有肉,穿得不仅仅暖和还有模有样。
走出军营遇见的老百姓都不是如同以往那般四散奔逃,而是围着将士们轰然叫好。
成为“红旗军”后,家人享受到了军属优待,购买粮食都是官价,体系内的好工作也是军属优先,亲人们都能够抬起头做人。
这才活出了人样啊!太多原明军感慨万千,他们尤其珍惜这样的好日子,知道能够永远保持这样的活法唯有打败所有的敌人。
太多原明军不识字,镇抚官每天晚上都会有一个小时的帮扶教育,宣传队经常组织集会告知所有的军人为何而战
保卫祖国、保卫家园、使得妻儿不忍饥挨饿过上幸福的日子,人人都必须团结在以征虏大将军为核心的“红旗军”周围得到了一致公认。
眼看着整编卓有成效,黄汉正琢磨着何时发动进攻进行一次局部战争便宜一把,最好先把朝鲜汉江以南纳入版图,这样就能够移民山陕、河南的饥民几百万去那里屯垦。
谁知计划跟不上变化,建奴先发制人,五月底,蓟镇防区的喜峰口、独石口狼烟滚滚。
六百里加急的奏报不是仅仅疾驰京师,而是第一时间送达正在山海关厉兵秣马的黄汉,其次才是呈报兵部。
后金军变成了清兵,没了以前的好运气。
崇祯二年冬天玩偷袭,悄悄的摸到长城脚下轻轻松松夺下三个关隘长驱直入的故事没有被复制。
建奴大规模调动之时,隶属于“红旗军”的蒙古部落就纷纷觉察到,不少小部落往山里迁徙躲避,旗卫当然获知清兵有大动作,及时通知薊镇戒备。
黄沂州留下一营驻守三屯营训练卫所军,自己亲自率领一营人马来到了独石口坐镇,此处二百里长城是刘奋勇营负责。
“红旗军”将领守关不会等到敌人杀到关外才被动防御,刘奋勇手下有一个千总骑兵,他以把总为单位采取三班轮换的方法巡视关外二百里山区。
骑兵们轮番巡逻,对于关外接近关城地区的河流、山川、树林无比熟悉。
他们经常实地演习如何利用地形打击敌人,演习内容多种多样,算计几十人以下的哨马,打击一二百人马的前哨,袭扰超过千人的大部队都是演练科目。
多尔衮率领正白旗一部和鞑子轻骑兵离开主力往薊镇防区潜行,他的目标就是偷袭独石口,可是新鲜出炉的睿亲王越走越觉得不对劲。
因为探路的哨马应该是来往不绝,现在好像变成了有去无回,多尔衮最不喜欢跟“红旗军”对阵,此时又觉得如芒在背了。
刘奋勇麾下千总潘应勇率领直属把总骑兵队三百六十人马出关巡边之时,分布在制高点用千里镜观察主要通道的斥候早早的就发现了清军的哨马。
发现了建奴正规军出现在防区二百里的大山内,潘应勇感觉到清兵应该有行动,他立刻派遣斥候回独石口报信,然后带领麾下骑兵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