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前所述,李成栋再次执掌实权,可谓众望所归、人心所向,很快就统一了人心。
清军现在的凝聚力之强,远非之前可比。
大乱之后,方能大定。
此话果然不假!
……
其二,扶灵报丧。
派遣身份不低的得力亲信为使者,率三百人马运送贵族统帅灵柩回朝。
并上折奏明缘由,同时请求尽快下派新统帅。
毕竟,国不能一日无主,军不可一日无帅。
李成栋此举,实乃“以退为进”之策。
相比起主动要官,此策可谓高明之极!
因为,数十万大军目前由能力极强的他执掌,待得新帅到达之时,必定已被经营成铁桶一块。
这让新任统帅如此自处
如果统帅、副统帅相处不和谐,势必会产生内耗。
而且,还会让李成栋心冷。
如果由此引发兵变,清廷想要平息此乱,则显得有些鞭长莫及。
因此,还不如顺水推舟,让李成栋重新上位,以戴罪立功。
以其之能,如果能知耻后勇,岂非一大幸事
……
其三,重新安营。
攘外必先安内。
第一道命令下达之后,兵心必稳,士气必涨。但如果连宿营都成问题,在对敌之时又如何能全力以赴
因此,搭建营房,重新恢复营寨秩序,势在必然。
此项工作,李成栋令对自己敬佩有加的前军主将,全权负责。完成时限,十日之内。
左右两军,则全部进入战备状态,防止敌军来袭击。
后军主将,仍然坚守粮草,不得妄动。
以上命令,即刻执行,如有不从,严惩不怠!
……
各军接令之后,迅速展开行动。
其中,前军主将表现最为突出。他以雷厉风行的作风,干劲十足的表现,向新统帅投诚表决心。
毕竟,他之前乃贵族统帅之人。而且,营房烧毁如此之多,也有其救火不力的因素在内。
加之,这是新统帅上位之后,赋予自己的第一项任务,必须漂漂亮亮的完成。
三项因素叠加,不由前军主将不尽心尽力。
……
李成栋此举,可谓一举两得。
既重建了营房,又收买了人心。
让贵族统帅一系清楚的知道,本帅用人只看能力、不看派系。之所以重用前军主将,是因为其在开辟隔火通道之时,表现尚可。
李成栋打算在接下来的时日内,逐渐表明自己“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
此次重建营房,只是开端。
……
李成栋的用人原则,极有见地,甚为公平。
可以想象,在推广之后,必然深得人心。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结合李成栋所属部队关系错综复杂的实际,具体而言,就是:
能力突出者,不论过往恩怨,定会给予重用。
能力平平者,即便与自己关系紧密,也只能让位他人。
能力平庸者,无论与自己关系如何,都必须削去权力。
这个用人原则,一旦顺利实施,必然会形成良性竞争的大好态势。
……
其四,演练三军。
营寨恢复如初之后,立即展开临战训练,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毕竟,三十万援兵到来,时日已然不短。
除初到之时,由贵族统帅率五万人马,与抗清义军有过短暂交锋之外,其余时间,都在集中精力应付一波又一波的刺客。
不但未能与敌再有正面交锋,反而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而恢复营寨,又得花去十日之久。
如此算来,近两月的大好光阴,就这么被白白浪费。
再不求变,恐怕无法向清廷交待。
……
抗清义军斩首成功之后,与李成栋达成既定协议的可能性,几乎是百分之百。
因为此前李成栋就有些意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