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八章 盛世的古董(第1/3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跟爸每天下一盘棋,他每天给我讲一个故事,在他所谓的百宝箱内,出现过古代书籍,瓷器,玉器之类的东西,但都是古代的,可以称之为古董了。

    “你喜欢这些东西”我问到。

    “只是朋友之间用来互相送礼的东西,有点值钱有点格调而已,在不懂的人面前,它们不值钱。况且,我没有投资这东西的实力和爱好,没放过多的心思。”

    “你没尝试让它们进入拍卖会或者让专家估价什么的”

    “你以为那就准确吗那是更高级的做假手段。”

    他这样一说,倒把我搞糊涂了,如果市场和专家都不能确定价值,那么,这东西如何估价呢

    话题就从这里开始。他照例要来一句纲领性的语言:“古玩这东西,水深了五千年,不要进去,谨防出不来。”

    他的意思我明白,历代中国人,都有喜好古玩的习惯,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当然有巨大的江湖水深,水性不好的,往往会一生淹死在里面。我所知道的,连古代皇帝都收到过假货,那可真要命。但对于造假者来说,为了钱财,命都可以不要。盗墓者,也是走的这条路,要钱不要命。

    一般人,不必跟这些拼命的人打交道,何必呢,平平安安不好吗我想到这,说了一句:“历代就有人闲得无聊,或者说活得不耐烦,非要硬趟这浑水,不在少数啊。”

    “对,盛世的古董,其利润因盛世闲钱太多而巨大,也因利润太大而有假,这是基本规律。”

    他手上拿着一个黄铜的香炉,说到:“这只是明代一个普通的青铜炉子,但有人号称它是唐代的,差距几百年,照样哄人。甚至他说是宋代宫廷使用的,你也不敢随便否认,这是欺负外行。其实,这就是明代普通大户人家供佛烧香的炉子,只不过制作比较精美而已,看起来比较漂亮,不值多少钱的。”

    我还是好奇,问到:“这究竟能值多少钱呢你问过吗”

    “我当然问过,到潘家园市场找熟悉这行当的朋友问过,大概值两万元。”

    我觉得奇怪,又问到:“两万元的东西,你也装在这个柜子里”

    “当然,我喜欢它的样式,经常可以把玩观赏。更重要的是,它是铜做的,盘不坏,你不觉得吗”

    我点点头:“喜欢的,就是好的。”

    “这是一个朋友送给我的,他倒是个文物收藏爱好者,一生被大量假货骗,但这个东西是真的,我回送他的东西也是真的。”

    我问到:“你回送他什么”

    “一尊观音玉佛,不是古代的,是当代的,玉是真的,雕工也好,有特殊意义,对他来说,算是老朋友对他的告诫。”

    什么意思,这里面肯定有故事。

    “我这个朋友,当年跟我一起在义乌做生意起家的,他当年生意做得很好。本来,他在我们这群生意人中,文化是比较高的,我们省师范学院中文专业毕业,很有文化修养的。我们那个年代能够上大学的,都是学习上的精英,这点,从高考录取比例上就看得出来。”

    那是,按年龄算,他们考大学的时代是八十年代初,也就是刚恢复高考的时期,多年积压下来的高中生,在那几年集中考试上大学,全国才收二十几万人,真正的是百里挑一。

    “他毕业后本来分在一个事业单位,有固定工资铁饭碗。但他属于胆子比较大的人,当他听说国家鼓励个体户,他家庭比较困难,他就跳出来做生意,属于我们这帮做生意的带头人。当时我们都想,人家大学生敢于不要铁饭碗,出来做生意,我们有啥怕的所以,他算是我们这一帮人的老大。”

    当年,做生意的人,大多是被生活所逼,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选择。敢于不端铁饭碗的,大都是敢想敢干的猛士,这群人中,发大财的不少。比如柳传志、冯仑等。

    “他也是我们这群人中,发财最早,发家最大的。在九十年代初,他都已经是数千万的资产了,这真是不简单。我们当时有个感觉,感觉他总是那么敏锐,每一步都踩对了,比如从小商品到钢材水泥再到办工厂搞外贸,我们当年,有些方面,都是跟他学的。”

    这就是有师父带的效果,爸妈当年打天下的时候,也不是生而知之,总有带路人前行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