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沉重负担。
前几年,大明一直以来的策略就是绝对优势力量来平推,但是现在朱瞻基的建议,最少可以节省一半的耗费,而且还不受后勤的制约。
但是贸然改变策略,不仅朱棣难以接受,那些将领也难以接受。
而且,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该如何说服瓦剌和鞑靼出兵。还有到了西北,也必须要有能言善辩之人说服西北各国。
还要重新确定用什么样的代价,来换取各国的支持。
谈到这个问题,朱瞻基直接推荐道:“孙儿推荐工部都水清吏司任郎中陈诚,此人多次出使西域各国,还两次前往撒马尔罕,实乃不二人选。”
“郑亨那边你觉得应该派谁去他跟亦失哈两人必须要又一人留守,郑亨既去,亦失哈不能动。”
这个人选无关紧要,因为只是暂时替代郑亨,随便一个大将就可以。不过朱瞻基还是想为自己人谋福利,说道:“阳武侯薛禄如何”
朱棣却摇了摇头说道:“此人不妥,他是你亲军提督,你在应天府,要有一股属于自己的力量。”
朱瞻基笑道:“孙儿既不出京,何须拱卫!”
朱棣的眼睛在他脸上盯了半晌,才轻声说道:“我已决定,开春就将你父王派驻到嘉峪关,今后这应天府,就交由你来控制。”
朱棣的话虽然很轻,却如同一声响雷炸响在朱瞻基的脑中,一时之间他也有些懵了。
见朱瞻基失态,朱棣似乎有些满意地笑了起来。“数十万大军的嚼用如今都在嘉峪关一带,由肃州卫、威远卫、威虏卫还有神机营看守,粮草分配乃是大事,需要你父王去督导。”
西征的总后勤官是朱瞻基熟知的黄福,此人能力出众,又是兵部尚书,所以威望也高。这样的时候,其实是不需要朱高炽亲自前往的。
但是朱棣要把朱高炽派出去,显然就是为了给朱瞻基腾位置,不让他成为自己的掣肘。
朱瞻基一直以来的准备就是在京城蛰伏,主要精力放在银行事务和科技推进上。然后在朱高炽太过于放飞自我的时候出来干涉一番,不要让他坏了事。
但是没有想到,朱棣竟然直接要把朱高炽派出去,留自己到应天府监国。
如果是让自己监国,那么把薛禄留下也就可以理解了,自己必须要有一股私人力量,来威慑百官。
朱瞻基的心情是激荡的,却不能表现的太欢喜。身为人子,他这个时候理所的应该表现出对朱高炽的关心。“可是父王腿脚有疾,这一去数千里……”
“他只是腿脚不便,又不需要他走路!何况伺候他的人也不少,不用你担心他。”
朱瞻基的快速地盘算了起来,如果是自己监国,那最开始的一些计划可以暂停了。
比如大年初六他就准备鼓动勋贵和武将们与文官交恶,将两者之间的矛盾激化。
这是为了防止朱高炽太信任文臣,对武将形成压制。
但是如果是自己监国,就完全没有必要,稳定为主,不需要将矛盾激化了,反正自己是绝对不会偏向文臣的。
见朱瞻基的脸上没有担心,朱棣也非常满意,说道:“我看了你的《权力的平衡》写的非常好,就是我也受益匪浅。你能有这样的见识,我对你也就放心了。
你父王是个糊涂虫,只能将他远远打发出去,不要妨碍你做事。不过……今后这样的话,不要写在纸上,让他人看了去。这件事,我们爷孙两人心里有数就好了。”
朱瞻基问道:“烧了”
朱棣点了点头。“我既然已经看了,当然是烧了省心。过年这几日,你就好好想想该如何坐好这个位置,过了元宵,你恐怕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朱棣离去之后,朱瞻基才真正的将自己的兴奋之情表现了出来,原地空翻了一个跟头,然后兴致冲冲地来到了书桌前面。
想要叫人送来如今朝廷京官和地方官员的名单,但是想想在过年了,朝堂都封印了,还是不要折腾咨情司了。
但是兴奋的情绪难以压抑,他大喝一声。“李亮,去吩咐太孙妃,今晚我歇她房里,准备点酒来,我要饮酒。”
如此兴奋的时候,他却找不到一个知己来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