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仲逸从英勇千户所驻地离开后,径直去找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成,而林宗武与仲姝已备好战马,嘱咐属下一番后,便匆匆出了大营。
军营中,一处十分隐蔽的院落,门口由锦衣卫校尉把守,在押的皆是涉嫌通倭之人,如不出意外,这些人大多将被带往京城。
被关押的人当中,有罗龙文,有当地衙门的官吏,也有那日在大街之上对锦衣卫大言不惭的老者,连同那两名年轻男子。
不用说,这些人还是有些区别的:老者连同那两名男子,正是散布关于凌云子兵书谣言之人。至于他们通过军中何人将此事继续扩大,就不得而知了。
按照锦衣卫以往的做法,这批在押之人,还得继续审。只要用刑到位,几乎没有不招的。
锦衣卫,无论在京城,还是远在各处地方衙门,只要他们出马,总归会有一种神秘的色彩,东南的福建也不例外。
院落外,石成正来回踱步,心事重重的样子,一旁的守卫个个表情肃穆、沉默不语,看样子,是有什么事情发生。
若换到平日里,石成偶尔也会与他们玩笑几句。
“仲老弟,这边,快……”。
见到仲逸朝这边走来,石成便快步上前,二人来到一处更为僻静之处。
“仲老弟,朝廷来了旨意,我们明日就要回京,可旨意里并未提到抓捕起来的这些人,该如何处置”。
锦衣卫终究是锦衣卫,其他人的旨意还未到,他们便要回京了。
不难看出,石成是向仲逸讨教应对之策的:“两件事,这些人是否全部带回京还有,那散布兵书流言的三人,当如何处置”。
咳咳,仲逸欲言又止,看似有些为难。
这个建议,得要好好斟酌。
锦衣卫真正的上司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而且几乎是直接负责的,不同于其他衙门,从县衙到知府衙门,再到按察司、布政司衙门、甚至六部,层层制约。
拿刑狱之事来说,即便到了京城,也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来共同审谳,但锦衣卫不一样,几乎没有这些弯弯道道,可直接一步到位。
也正是因为此,仲逸才觉得这个建议不好给。
若没有大的意外,凡是被锦衣卫带到京城的人,能活下来的,少之又少。
凶多吉少,都是最起码的预测:不死也得趴层皮。
罗龙文其罪当诛,真正通倭之人,也应伏法,但对于那些罪不至死,或者并非真正通倭之人,还是要区别对待的。
至于那三个散步谣言之人,更不能去京城,即便他们全部招供了,或许也罪不至死,而且还会引出更多的谣言来。
仲逸看着一旁有些纠结的石成,他的心里也渐渐明朗起来:石成所担心的,已不是单单查案之事,官场上的门门道道才是关所在。
信任就是这样慢慢建立起来的,当初他们二人在博野县督办繆大柱夫妇别杀一案,到大同核查仇鸾怯战,每每遇到棘手之事,也是这样的商议的。
“石大哥,此处就你我二人,兄弟我也就不妨直说了”。
思虑良久,仲逸终于还
是开口了:“通倭之人务必要严惩,这也是圣上给你的旨意,比如罗龙文,还有那个什么县的县丞、知府衙门的同知,连同其它吃皇粮的,断断不能放过”。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石成重重点点头,不由的插了一句:“继续说,我都听你的”。
这话说的,责任重大啊。
“那个叫苗风的,他通倭证据确凿,有张大奎可以作证,此外,还有罪大恶极的海盗首领,他们作恶多年,也是要严办的”。
仲逸继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