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院的大人能来寒舍,简直是我陶家莫大的荣耀啊”。
仲逸急忙起身敬酒:‘老伯言重了,晚辈是从京城而来,初次到东南沿海一带,得俞大猷将军准许,到四处走走、看看,叨扰啦’。
老者也站了起来,碰杯道:“草民有一事,请仲大人帮忙,不知大人能否赏个脸”。
咳咳,仲逸还未来得及开口,小四儿却端起一碗酒自饮起来。
此刻,他总算是知道:陶老头儿为何这么大方了。
“好说,好说,但凡能帮的上的,晚辈定竭尽所能”。
仲逸有些纳闷:初次见面,我一个初来乍到之人,能帮的上什么忙
“好好好,那就不打扰各位大人用饭,一会儿,再请仲大人到书房一坐”。
老者再次寒暄一番,缓缓退了出去。
书房
想必,这位老人家也是好读书之人,怪不得对翰林院如此感兴趣。
孩子无娘,说来话长。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这个陶老头膝下一子一女,老伴去得早,家境还算过得去,最大的心愿便是将子女抚养成人、成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谁家爹娘不希望自家子嗣能功成名就、一帆风顺
然而重男轻女由来已久,陶老头儿无心改变,也无力改变。在他看来:姑娘能识的些字,懂些琴棋书画即可,主要是宝贝儿子,争取能科举高中,光宗耀祖。
顺便说一下,陶老头原本也是个读书人,只是连连考,连连考不中。
老子败下来,只能寄希望于儿子了。
陶老头将自己毕生所学教授子女,后来又请了先生教育儿子,甚至于先生的先生。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老陶的儿子小陶,偏偏就不喜欢读书。
除了读书,其他的几乎都不差,尤其喜欢攀岩附壁、游山玩水,若不是老子管束着,这小子可以游遍所有的山山水水。
说来也怪,儿子不喜读书,姑娘陶雯儿却偏偏过目不忘。
仅是在一旁听先生教导她的兄长时,陶雯儿都可以倒背如流。
陶老头又喜又悲:喜的是,陶家总算是有个读书开窍的人,奈何一个女儿身,书读的再好,恐怕与功名是无缘了。
此事,说来话长。
……
饭后,陶家书房,陶老头正向仲逸讲着他陶家的那些事儿。
“仲大人,事情的经过想必你也知晓了,陶家不幸,让你见笑了”。
书房布置的不错,陶老头请仲逸上座,仲逸却婉言谢绝,坐到了老者对面。
陶老头的身后,站着一个年轻人,十五六岁的模样,瘦瘦高高的,站姿稳健,举止利落,确实不像个读书人。
不用说,这位年轻人,就是掏老头儿的儿子。
同时,也知道了他的名字叫:陶朔。
转头望望儿子,陶老头微微叹口气,终于向仲逸道出原委:‘请仲大人指点一二,如何才能让犬子真正喜欢读书呢’。
真是个执着的老头,自己读书不成,还真要拽上儿子了。
“这个,陶老伯,三百六十行,并非读书一条路……”。
仲逸正欲起身劝说一番,谁知老头比他站的更早。
“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