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宫。
御书房里,即将启程南下的钦差大臣王鹤正准备聆听皇帝最后的训示。
前燕国公沈渠昆家宅失火,举家罹难的消息,早在十几天前就传到了京城。但不论是皇帝,还是群臣,大家就像约好了一样,对这个案子不闻不问。
只有一个愣头青的年轻御史上了一本,弹劾自己的老前辈,常宁县令闻怀远。说他怠政无为,致使辖地治安败坏,催生大案,当论其罪。后来,一个年轻同僚提醒他案发时闻怀远尚未到任,一个年长同僚提醒他沈渠昆与陛下有何渊源。结果,上本的御史一晚上没睡着觉。
好在新帝没有理会这封奏章,留中不发,让那糊涂御史松了一口气。
可就在三天前,远在常宁的中使杨三九上了一封急奏,说有沈家幸存孤儿一对,现与废齐王一家同住一院,请陛下垂怜。
杨三九这封急奏看似求情,实则是告状。但他有什么心思没人在意,常宁县的最新动向才是大家关心的。消息一经传开,这一次,可就没人装听不见了。
因为百官这下意识到,沈家的火不是新皇上派人放的!斩草不除根,这哪是皇家办事的风格呀谁听说过诛九族留两个不杀养起来的
于是到了第二天,千奇百怪的奏章涌上了宋世平的龙书案。
有的说沈渠昆生前有大功于国,当追复燕国公位。有的说沈家纵火案事关重大,当派人彻查。有的则拐弯抹角,比如说遥州知府称病日久,当另择他人接任;或者说越国公操练水师辛劳,当遣使犒军;甚至有人说听闻常宁县每有岁比,热闹非凡,可派特使采录当地风物,与民同庆,以安抚陈越旧人…………
哪怕拐出八道弯去,最后也都落得同一个意思:皇上您是不是派个人到常宁瞧瞧去啊
宋世平也为难啊!他觉得这定是哪个忠于他的臣子给沈家放了一把火。事做得的确莽撞,但好歹也是一份忠心。他才登基不久,人心未定,所以不便详查。
现在再一看,沈相后人都住到他那落魄兄长家里去了,这种看似挑衅的安排,实际上是在喊冤求情吧
新任常宁县令闻怀远,这个人他知道,虽无大才,但正直纯善,无甚野心,属于百官中的异类。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同意了闻怀远的自荐,派他去当常宁县令,看守废齐王一家。
想来是闻怀远也担心保不住沈家遗孤,所以才做了如此大胆的安排吧。
宋世平不希望在自己的治下,一朝宰相连个后人都保不住。哪怕这位宰相曾经是他的政敌。
于是,宋世平如了百官的愿,钦点王鹤为钦差,巡视越地八州。当然,另外七州只是顺带,遥州常宁县才是正餐。这一点,大家都心照不宣了。
看着眼前躬身听训的王鹤,宋世平的心情也很复杂。这王鹤才三十多岁,任吏部考功司员外郎。
他虽君临天下,但登基不足三月,尚未完全掌控朝堂和百官。这次的差事涉及前朝宰相,还有他那曾广受文官支持的兄长,宋世平只能派自己的嫡系亲信。
而官至从五品的王鹤,几乎就是他在文臣中的唯一选择了。武将他倒是有一大把,但这种精细活上,宋世平还真不敢用。
“沈相,朕是敬重的。”
这是御书房中沉默许久后,响起的第一个声音。也为这场君臣奏对定下了基调。
“其他功绩不提,单是立储一事上,没有沈相当年的上书,现在坐在皇位上的,可能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