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邬邑停留的那场宴饮并未进行到很晚,也谈不上有什么相谈甚欢之类的场面。
尹小叔只是尽到了他一个王臣应尽的职责。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郑忽也没想从这位尹小叔身上得到什么,只是单纯的仰慕其先祖,那位和南仲齐名的,为诸夏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先贤。
生活就是这样,和人交往并不是一定都要怀揣着功利性目的。
单纯的交流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
第二日的天气已有些好转,郑忽一行一大早便辞别尹小叔,继续赶路。
时间已经很紧了,明日便是岁首,朝正之日。
若是今晚还未到的话,那干脆直接打道回府得了!
而且郑庄公身为王左卿士此时前去已是极晚,要是再晚些,不说天子会震怒,国际影响也不好。
朝正的诸侯会说郑庄公不把天子放在眼里。
虽然这确实是真的,但是总归还是需要一块牌匾来遮一遮的。
是以,刚离开邬邑,郑忽一行便加快了速度,一个半时辰左右,已然抵达王都近郊。
而近郊已筑有土坛。
此坛方圆九十六尺,高四尺,坛上有上下四方神明的像。
像是木制的,四尺见方,涂六种颜色。
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上方玄色,下方黄色。
用六种玉装饰:上为圭;下为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
周公黑肩已在坛前不远处等候,这当然不是为了等郑庄公一行,而是为迎接朝正的诸侯。
也得亏是郑忽一行来的比较晚了,要摊上诸侯扎堆来朝见的时候,郑庄公可能还得排队。
像鲁隐公十一年的时候,滕侯和薛侯去朝见鲁隐公时就因为排队的事吵起来了。
薛侯说:“我先封。”
滕侯说:“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
鲁隐公对这种情况也是相当无奈,让公子翚也就是羽父带话给薛侯。
“君与滕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
薛侯听了这段话,这才同意让滕侯在他前面朝见。
这也算是周朝的特色,亲亲尊尊。
就像鲁隐公所说的,如果有一天他去薛国朝见,他是不敢排在任姓诸侯前面的。
以郑国王室近亲的身份、匡扶王室的功劳和中原强国的地位来论,在这种较大规模的朝见活动中如遇扎堆情况,郑国基本上都是可以插队的。
但是,也有例外情况,比如鲁国,故周公国,也是唯一一家有天子礼乐的诸侯。
鲁国在王室的地位很特殊,又是侯爵,所以,和鲁国相遇,郑国是插不了队的。
此外还有卫国、晋国,这两国虽然不是王室近亲,但是,在王室东迁的过程中,功劳不小,爵为又都比郑国高,所以,如果遇到这两个国家,郑国也得老老实实的排队!
至于遇到其他诸侯,只管插队也就是了,现在可不是分先来后到的年代。
插队是有礼的。
郑忽跟着郑庄公下车,迎接周公黑肩。
从邬邑来时,郑庄公已经换上皮弁服,下车之前他将身着的狐裘解下放在车上。
郑忽还不是一国诸侯自然也没这么多讲究,只要单纯的跟在郑庄公后面,学着郑庄公的动作跟着做就行了。
周公黑肩亦穿着皮弁服,这让郑忽看着都感觉齿寒,这么冷的天,不穿狐裘,穿什么衣服都冷,毕竟现在可没有棉花。
来不及多想,郑忽跟着郑庄公先向周公黑肩行拜礼两次,周公黑肩不回拜,拿着天子赐的璧玉向坛前走去。
郑庄公再拱手行礼三次,亦向坛前走去。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