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级大英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 燃烧的银河 第一百七十章 大侠的教育理念(第1/2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神州奇侠世界。

    天府之国,成都。

    秦汉时期,天府之国主要指的是关中平原地区。

    后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好,成都平原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大增。

    到了唐朝,成都最鼎盛的时期,李白的一首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令成都就此获得"天府之国"的专利权。

    到了宋朝,哪怕中原地区的战争打的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成都依旧繁荣昌盛,居民享有难得的天伦之乐。

    成都西郊,有一百花潭,是知名的踏青游玩景点。

    自百花潭溯流而上,至杜甫草堂,沿途景色亦十分苍翠崎旋。

    百花潭连接着环绕成都的锦江,而锦江在这一段叫做浣花溪

    千百年来,锦江浣花溪以它秀丽的景色招来了许多诗人的栖止和吟咏,唐代著名的女诗人薛涛曾住在百花潭,并用烷花溪净洁的江水制造出各种美丽颜色的诗笺,称为“薛涛笺”。至今在锦江右岸还有薛涛的故居崇丽阁和吟诗楼,都已成为成都有名的胜景。

    此外,南郊的诸葛武侯祠和刘备墓,也是游人凭吊的胜地。

    杜甫曾咏诸葛武侯祠云: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杜甫泛舟浣花溪而作,诸葛亮未出隆中前,曾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地方的卧龙岗筑“草庐”隐居,后世的人为了要景仰他,于是在隆中坊以杜甫诗的二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悬其上。

    年少时的萧秋水,就因为这两句诗写于锦江,刻在隆中,特别带了三位好朋友,从四川赶到湖北,就为了看那么一看,那惊才羡艳大诗人的诗,以及那名动八表的诸葛武侯故居!

    也因这一看,跟当时的天下第一大帮权利帮结下了恩怨,引出了叱咤风云、武林变色的一段悲歌慷慨激昂的故事。

    如今,五十载过去,那个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少年,已变成了一位睿智从容、看透世事的老人。

    浣花剑派也变成了藏龙山庄。

    永强赶到藏龙山庄的时候,萧秋水正坐在一张方方正正的太师椅上,看着前方青石擂台上,两名少年之间的比武。

    在萧秋水的身边,还有一个五六岁的青衣小童正拿着一只蒲扇,轻轻的扇着风。

    青衣小童双眼乌黑闪亮,模样俊俏,虽然扇着扇子,眼睛却眨也不眨的盯着擂台上两个“大哥哥”的快速过招,不时发出轻微的低呼。

    纵然心神被场上的比武吸引,小童摇扇子的频率和幅度也始终保持着协调匀称的节奏,没有出现偏差。

    有眼力的人都能看出,青衣小童在扇扇子的时候,也在进行着一种修炼。

    青衣小童一边扇扇子,一边看着场上的比斗,忽的觉得身侧有一缕微风飘来,好不惬意。

    可此时正值盛夏,旁边树叶不动,哪来的微风。

    青衣小童好奇的朝身侧一撇,却见一个浓眉大眼,相貌普通,身材结实魁梧,穿着一身古怪服装的青年正拿着跟他手中一模一样的蒲扇,快速的扇着风。

    青年似乎走了很远的路,头上渗出丝丝的汗水,一边扇着扇子,一边解开上衣扣子散热,还不忘朝他眨了眨眼睛。

    这人……怎么出现的

    青衣小童吓了一跳,他刚才既没有听到敲门声,也没听到仆役的请示,身边怎么突然多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大人。

    难道,他不是人

    青衣小童顾不得擂台上的比武了,匆忙朝天空中炽热的太阳看了一眼,又瞅了瞅青年身后的影子,才稍稍放下点心。

    接着,他才骇然发现,手中的蒲扇居然不见了。

    丢失的蒲扇跟青年手中拿着的,一模一样。

    “师……师父。”青衣小童脚下一软,吓得倒退两步,靠在萧秋水的椅子扶手上,一边盯着青年,一边伸出小手示警萧秋水。

    生怕永强在他转头的一瞬间,变成一个青面獠牙的怪物,把他吃了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