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宝小门小户的姑娘出身,见识原本就不多,好在她这一路走来,有元泰的提点照拂,才让她不至于落后太多。
可即使如此,让她突然掌管整个后宫,仍旧有些为难她了,幸而她虽然颇觉得吃力,但仍能记得上一辈子宋玉娇如何行事。
借鉴了不少宋玉娇行事的做派,又因为有元泰派来的得力嬷嬷帮衬,两个嬷嬷最先原本就是帮着皇后管事的人。
一个是元泰的埋在皇后身边的棋子姓何,一个本是先皇后的人姓孟,不过何嬷嬷向元泰推荐了孟嬷嬷,她才有此机会。
按理说,孟嬷嬷本要跟着先皇后被处理,这会儿借着这个路子留了一条性格,自然连看家的本事都拿出来了。
除了她们,还有信得过的纪嬷嬷等人,阿宝前后折腾了一个月,终于将宫里的事情理顺了。
在此期间,她封后的圣旨也下了,只等着择吉日行大典。
因着元泰的行动快,让一些本想看阿宝笑话的人,也没有机会看了,别当阿宝这一个月在打点宫里的事情不知道。
朝上没少人明里暗里上旨,直指阿宝身份不堪胜任皇后,甚至还有人为此去请太上皇。
太上皇愿意这么早的禅位,可不是顾着和元泰的父子情分,完全是看在阿宝的面子上,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明院使有暗示他,多休养还能多活两年,否则的话,就这一二年的事情了。
太上皇经历了生死后,反倒对权利不那么看重了,且身为太上皇,他不主动干政,新皇就要偷笑了。
他若真要做点什么事,新皇也不敢忤逆,否则史官的笔还不知道怎么记载他,百官又要如何讨伐他。
因此,太上皇左右权衡下,觉得做高高在上的太上皇也挺好,不用再天天管那么多事,权利照样在,难道谁还敢慢待了他不成
所以当有人求到他这里,指新皇独裁时,太上皇可一点没客气,将人臭骂一顿,讽刺问:“朕亲口认下的祥瑞,他不配做皇后,难道你家的姑娘就配吗”
都是当过皇上的人,这些大臣想什么,太上皇哪里不清楚,无非就是家中有适龄的姑娘,想借着这次的机会撬开新皇的口,以后好将自家姑娘塞到宫里来。
新皇要纳谁,太上皇是不会管的,但若不给阿宝一席之地,他肯定要闹,想他现在身体并无不妥,那小丫头还会惦记着他,每日来请安,不熬药了便会亲自煲些汤水端来,且同样能够养身。
这小丫头比起他家的臭小子可孝顺多了,太上皇儿女那么多,不管儿子还是女儿,他都不稀罕,老了以后反而稀罕起了阿宝。
结果竟然有人不长眼,跑到他面前来说阿宝出身不好,还盼着他把阿宝拉下马,这不是找骂吗
出门都不带眼的蠢货,也活该被骂了。
其实这事说来也都是相互的,阿宝自元泰嘴里听说了太上皇的事情,知道太上皇所谓的退位就是真真正正的退位,将手中的所有大权都一并交到了元泰的手里。
太上皇这番表明立场了,阿宝自然要投桃报李,也便乐意用神仙水天天供着这位太上皇,只当是孝敬家中的老人。
太上皇骂的一番话没有背人,所以事后便传了出来,阿宝听说了这事,还愣了一下神,后来还被元泰调侃了。
“这不说的话,还以为他是你爹不是我爹呢!”
元泰和太上皇本也没什么父子情,说这些自然不是吃醋了,本意也就是要闹一下阿宝,阿宝也明白。
她不客气的说:“谁叫我人缘好,得太上皇喜欢呢!你嫉妒也嫉妒不来!”
“我不嫉妒,你是我的皇后,越多人喜欢你,觉得你好,愿意护着你,我便也越欢喜!”元泰自大的同时,也是真的疼爱阿宝。
他知道阿宝这个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很强大,有时候会很看重外在的一些闲碎语,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以前在元泰府时,她不爱出门应酬,他也从来不逼她。
因为他知道,每一次出门应酬,阿宝其实都不高兴。
世家大族的夫人小姐,一个个心高气傲,哪里愿意奉承一个自觉样样不如自己的人,背地里自然要说闲话的。
阿宝又不傻,一个人真心假意哪分辨不出来,那种宴会参加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