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汗的上书第一个到的,然后是毛文龙的书信到了。这个先后次序是经过合计的。
林丹汗的书信里,说不完的对大明的忠诚和向往,表不完的对大明的感激和顺服,这让朝堂大佬非常欢喜。
戴高帽吗,谁戴上谁不乐,戴高乐吗,这让上至小皇帝,下到小官吏,无不尤有荣焉。
但是——但是这个东西,现在林丹汗和毛文龙谈判合作和现在朝廷合作也运用的熟练无比。
但是,在重申了自己归附大明的决心,愿意为大明镇守草原,严防建奴再次偷袭京畿的发生的忠心,然后就话锋一转,就是要朝廷封赏自己为真正的大明官爵,那就是奴儿干都司的副指挥使。
然后谦虚的说明,自己不能也不敢当这个指挥使的原因。
草原四分五裂烽火联天太久了,各部征战厮杀已经很久了,更有几个大部族投靠了女真,这必须要一支强悍的军队来进行征战征服,自己虽然兵强马壮,但还要防备西面草原部族侵扰,所以,攻击征服其他那几个大部族的任务就需要朝廷派兵执行,自己是真的无能为力。
这是不是实情,其实在坐的诸位还真不知道,因为原先锦衣卫只注重了内部斗争,对外还是懈怠的。现在锦衣卫刚刚随着商队进入草原,对草原深层次的情报收集还不完善,但想来应该是真的吧。那么,这个实情就有些棘手了,要想让重新恢复起来的奴儿干都司重现大明当初的威仪,就必须要进行再次的征讨不臣,而现在大家心知肚明,现在的大明早已经不复当年铁血,军队的腐朽早就成了一无是处,根本就不能用,按照天下势力排名,建奴第一,天下无敌,蒙古次之,强悍依旧,大明就是渣滓,连冲冲门面都不能实现,所以这件事情相当的棘手。
但不管怎么棘手,征服蒙古,堵住建奴再次借道入寇这是必须施行的战略国防,上次丰润之战的后果简直是太过巨大了,他不但让京畿一日数惊,让大家感觉京畿岌岌可危,最主要的是让敌人看到了大明的虚弱,更可怕的是他对大明臣民的心理打击太过巨大了。
原先大家对建奴失败的战争,还可以说是大明一时不查,或者是任人不对,或者是大明调派关外的都是各地军队,互不统属指挥不灵,各地军队地方观念太强,不愿意为辽东百姓征战,反正只要能继续战争,找点借口,对于玩熟了文字游戏的文臣官吏来说,那还不是手到擒来,死的说活都可以,将大败说成大胜更是轻而易举,所以,其实辽东战况的胜败,除了在官场上流行之外,百姓们是没有人知道真相的,大家一直对辽东的战局是持着乐观态度的。
结果皇太极突然冲进京畿的举动,彻底的撕开了朝廷的遮羞布,你再粉饰什么,但人家都打到了家门口了,而且还自由来去,拿帝国的京畿重地天子脚下当成了人家的后院菜园了,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这是一个怎么样虚弱的大明啊。
这样的民间言论已经甚嚣尘上,对大明官吏的指责,对军队指责,对朝堂大佬的指责,乃至对皇上的指责已经铺天盖地,锦衣卫为此不惜在各地抓捕无数,但却是适得其反,舆论的声浪却是更加高涨,真的有一种欲盖弥彰的恶果了。
而这时候毛文龙击败了突袭的建奴,保住了京畿的安定的消息多少起到了一点平复舆论的作用。
而起到扭转乾坤,重新振奋民间士气的事情被毛文龙再次做到了,毛文龙为了讨伐助纣为虐的朵颜部蒙古人,直接带着他的虎狼气势汹汹的进入草原,然后还真就干净利索的灭了他一族。
这样的消息一出,当时整个大明哗然。虽然文人士子对毛文龙的暴虐口诛笔伐,为伸张圣人要义体现他们虚怀如故的慈悲胸怀,而铺天盖地的上书朝廷将毛文龙正法,以向草原人证明大明的王化正义,以平息草原人再次对大明仇视的可能,是的,是可能的愤怒。
但百姓们不懂得什么圣人教化大义,也不懂毛文龙欺软怕硬,他们就知道,毛文龙打了一个大明近百年来对外重来没有过的大胜仗,灭了人家一族,这是酣畅淋漓的一场对我们大明侵犯冒犯的惩罚,所以,这让百姓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