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又称十二正经,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
十二正经循行规律: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循行规律:
一、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腹。
二、阳经会于头,阴经会胸腹。
三、手阳、阴经会于手,足阳、阴经会于足。
阴经,阳经在手、臂、足、腿上的运行规律是:
一、内侧:手、足太阴在前(大指向前),少阴在后,厥阴在中间。
二、外侧:手、足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在中间。
三、阳经中只有胃经在腹部有其经络,因胃经是脾的作用之所在,把营养贯通前后。
十二正经运行顺序、流注、表里及其属性。
十二正经的运行顺序及经络起始:
一、在十二经中,只有肺经是起自于上、中、下三焦,走至大拇指少商穴,是全身之气集中起来开始运转的。
二肺经运行时间是寅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是光明即将到来的时候。
上古之人把寅时当作一天的开始,十二经的运行是从寅时手太阴肺经开始的。
手太阴肺经于手阳明大肠经同属金,大肠经属阳金,肺经属阴金,这两经相互表里,相互制约。
从治病的角度来说若肺上有火,要泻大肠以治肺,若大肠非常软弱、滑肠不留谷、泄泻、便溏就要泻肺阴,点列缺、合谷,从阴上治阴,从阳上治阳。
一天最好的时辰是四个:子、午、卯、酉。
二、手阳明大肠经卯时开始运行,卯时是生时,起于商阳终于迎香。肺滋润了大肠,大肠生肾水,从大肠补肾水,这是医的学理论。
老年人体虚血压高不能补人参,补不进去,要想强肾,怎么补
从大肠经补,大肠是阳金,金生水,阳金生阴水,治疗膀胱的病要从肺经去治。
三、足阳明胃经是辰时运行,大太阳对太阳,阳明对阳明,少阳对少阳,厥阴对厥阴,太阴对太阴,少阴对少阴,是非常规律的。足阳明胃经起于承泣,然后下行至足二趾的厉兑。
四、足太阴脾经是巳时运行,脾经起于足大趾外侧之隐白,沿小腿内侧上行,经冲门穴入腹,终于心火之大包。
一般急性腹泻的原因是脾气不归,就可以点揉隐白穴五分钟,胃经与脾经相表里,胃是脾经的作用之所在。
五、手少阴心经是午时运行,起于心中,自极泉至小指之少冲穴,其作用是运营血液。
六、手太阳小肠经是未时运行,起于小指之少泽,沿臂外侧上肩,入缺盆,联络心脏,沿食营下行到胃部,连属小肠。
一支脉从锁骨上行至面颊至外眼角和入听宫上颧骨、至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心脏和小肠经相互表里,有如胃的作用,脾去发挥,以及大肠起的作用,肺去发挥,还有膀胱起的作用,肾去发挥。
七、足太阳膀胱经是申时运行,从睛明起上头,从头后沿脊椎两侧至腿后的正中线下行,至小趾外侧之至阴。
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是最多的,经络也是最长的,它的背俞穴能治许多病,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只要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健全,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健全,二便正常,心血、肾水正常,这两条经络正常,人体基本就健康。
如果看一个病人是否有救,要看二便是否通畅,大便是由小肠经主,小肠与心经相表里。
小便是由膀胱经主,与肾经相表里。二便通畅说明心、肾功能正常,病人可治。
如果一个病人手在乱抓乱颤,那是膀胱经断了,就没救了。
大夫一般抓病人脉是从三处:寸、关、尺;跗阳;太阳。只要有一条经绝就不好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