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常用的有紧五弦、慢三弦、紧五慢等调式。
其表现力特别丰富圆润,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挥出很多艺术表现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浑厚,宏如铜钟;泛音透明如珠,丰富多彩,由于音区不同而有异。高音区轻清松脆,有如风中铃铎;中音区明亮铿锵,犹如敲击玉磬。
按音发音坚实,也叫“实音”,各音区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区浑厚有力,中音区宏实宽润,高音区尖脆纤细。
按音中的各种滑音,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细致的表现力。
一弦属土为宫。土星分旺四季。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声沉重而尊。故曰为君。
二弦属金为商。金星应秋之节。次于宫。弦用七十二丝。能决断。故曰为臣。
三弦属木为角。木星应春之节。弦用六十四丝。为之触地出。故曰为民。居在君臣之下为卑。故三弦下八为此也。
四弦属火为徵。火星应夏之节。弦用五十四丝。万物成美。故曰为之事。
五弦属水为羽。水星应冬之节。弦用四十八丝。聚集清物之相。故曰为之物。
古琴常见指法:
右手指法主要为擘、托、抹、挑、勾、剔、打、摘及其不同的组合,如:轮、锁、叠涓、撮、滚、拂、历、双弹、打圆等。
左手指法主要分为按音与滑音两种。按音有跪、带起、罨、推出、爪起、掐起、同声等。滑音有『吟』、猱、撞、唤、进复、退复、分开等。
古琴的摆放位置应当宽头朝右,窄头朝左,最细的线朝自己,徽位点和最粗的弦在对面。
古琴的琴轸,也就是宽的那头,是要悬空在摆桌子右侧外面的。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
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古代名琴有绿绮、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
古琴的构造极其讲究,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般宽约六寸,一般厚约二寸。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
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
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
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徜若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
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
由于琴没有“品”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就构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