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至尊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二十二回 古音(第1/2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是华夏的乐器。

    古简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琴有标志音律的十三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古琴被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众器之中,琴德最优。

    琴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是文人雅士以琴修身养『性』,乃至以琴静心悟道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

    古简记载琴的创制与华夏文明之初的帝王有关,“伏羲作琴,一弦,长七尺二寸。”

    “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

    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也盛兴于民间。

    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

    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

    “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

    这里的“静”还有两层意义,一是抚琴需要安静的环境,二是抚琴更需安静的心境。

    古琴的三种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静。

    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

    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

    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

    在古琴音乐三音交错、变幻无方、悠悠不已之中,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及人情复杂之思和宗教哲学之理,尽能蕴涵表达,故有“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之说。

    古琴具有最优异的品德,最适宜君子作为修养之具。

    琴音的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感到和平泰然的气象,体验内心的祥和喜乐;琴乐的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泻泄幽情,化导不平之气、升华心灵意境。

    归根结底,就是以琴中的“含至德之和平”来养成君子“中和”的品德、达成“乐教”的目的。

    尤其是道门“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思想,在古琴中能得到最好的体现。

    琴音的低缓悠远、缥缈入无,让人由抚琴听琴而进入一咱超乎音响之上的“无声之乐”的意境,体验到“希声”“至静之极”的境界;圣人将这种虚静的、通乎天地万物的境界称为“天乐”,“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乃是一种天人相和、无言而心悦、超乎音响感受之上的精神境界。

    古琴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

    古琴技法甚多,古时有超过一千种,如右手的抹、挑、勾、剔、打、摘、擘、托,即“右手八、拨、剌、撮、锁、如一、滚、拂、双弹等,左手的上、下、进复、退复、『吟』、猱、罨、跪指、掏起、带起、爪起、撞、牵、全扶、半扶、龊、间勾、转指、索铃等。

    古琴的右手弹弦亦有手指之别与指背甲弹与指面肉弹之别。

    右手的弹弦是由大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承担的。

    一般说来,大指与中指力度较强,食指与无名指较弱。

    小指是古琴中的禁指,只用其余四指弹奏,这四指的弹弦又各分指背甲弹和指面肉弹两种。

    前者音『色』比较轻、薄、亮,后者音『色』比较重、厚、实。

    以指甲肉别之,轻而清者,挑摘是也;轻而浊者,抹打是也。

    重而清者,剔劈是也;重而浊者,勾托是也。

    外弦一二欲轻则用打摘,欲重则用勾剔;内弦六七欲轻则用抹挑,欲重则用劈托;中弦三四五欲轻则用抹挑,欲重则用勾剔。

    抹挑勾剔以取正声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