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入感是如此强烈————假如我是拉奥孔,我站在与他同等的位置,明知泄露秘密就会遭到天神惩罚,陷入必死的绝境。我……到底该怎么办
学画画这么多年,牛萍还是头一次思考这个问题。她觉得很惊讶:以前看到拉奥孔塑像的挥手,自己从未产生过类似的想法。她读过《荷马史诗》,也看过《希腊神话》、《罗马神话》,书中有无数的爱情、悲剧、战争、热血剧目,自己却在看过之后很快淡忘,唯有现在,那些曾经遗忘过的东西,却在脑海里以无限清楚的形式展现出来,深深刻入脑髓。
……
今天天气很好,徐连伟的心情也很好。
星期五,这个星期工作日的最后一天。按照惯例,任课教师方玉德会对这次的素描作业进行点评。美术学院的专业课就是这样,教师按照规定布置作业,在学生绘画过程中不断挑出毛病让其修改。等到作业结束,会专门拿出一个上午的时间进行点评。那是把班上所有学生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评判。好的加以褒扬,差的找出问题,剩下的时间进行修改,但是作业分数在评判的时候就已经确定。
在徐连伟看来,作业评判相当于一次考试。他很享受这个过程。自己显然是属于在美术方面“很有天赋”的那种艺术类人才。从小学第一次接触几何石膏模型开始,到现在,前前后后学画的时间超过十年。徐连伟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有优势,也想好了以后的人生道路。
我会成为一个画家。
做人嘛,当然要脚踏实地。什么毕加索啊,徐悲鸿啊,伦勃朗啊,米开朗基罗之类的伟大人物,我从未想过要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那不切实际,而且也很虚幻。“艺术”两个字必须联系实际。从前,是因为掌握艺术,学习绘画的人不多,所以画家容易成名。现在,光是一个中央美术学院,每年就有上百名专业人才毕业。他们囊括了几乎所有的绘画分类:油画、国画、版画,还有工艺美术与环境设计等等……这还不算多的,放眼国内,每个省份都有专属的艺术类院校,大学专本科,以及中专学校,就算每个学校每年毕业的人数按“一百”计算,总合下来,就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每年都有这么多人。
徐连伟对自己的绘画能力很有信心,但他也有自知之明:胜过班上的这些同学当然没有问题,可要是狂妄到放言“我比你们所有人都强”,那就是自己作死。所以,不要去想什么成名成家的事了,实际点儿,毕业以后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能够养活自己再说。
最好是在画廊里卖画,收入高,自己也喜欢。
之所以这样说,是徐连伟的确有着够硬的底气。现在与过去不同,很多人喜欢收藏艺术品。早年的时候,国画艺术品的确价值很高。可是随着社会上各种老年大学普及班遍地开花,人们对于国画的概念,也从最初的“高不可攀”,逐渐变成了不屑一顾。
老画家用屁股画荷花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还有就是葡萄,据说某酒店客房需要大量绘画作品装饰,某画家擅长画葡萄,毛笔一圈就是一颗,连续转下几十圈,再配上几片叶子,一副《葡萄图》就出来了。上手简单,作画容易,一幅画不到五分钟就完成。提笔落款,加盖印章,这些工作就由下面的弟子完成……真正是流水线作业,一天工夫,可以画上几百张葡萄。
国画市场就这样烂了下去。还有就是齐白石的虾,现在仿款很多,你根本无法判断到底是不是老木匠当年的亲笔作。
比起意境深远的国画,油画反而更接地气。《蒙娜丽莎》、《夜巡》、《圣子与圣母》之类的世界名画在很多场合都能看到,广为人知。反正真品都在国外,具体在博物馆还是某个收藏家手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都清楚市面上的所有作品都是仿款,区别只在于仿真度高低,印刷品还是手工油画。按照这个标准,接受起来也就没有那么多心理负担,反而更加坦然。
徐连伟去年刚进美术学院的时候,就通过朋友的关系,到一家画廊打工。按照画廊的要求,在规定时间里仿制名画。这并非作假,而是一种得到市场认可的复制。没有扎实基础功底的人无法胜任。因为画风细腻,徐连伟的作品卖的很不错,画廊方面连续给他涨了两次价。现在,他仿制一副油画可以卖到六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