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隐龙惊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六十九章 新罗王的贪念(第1/1页)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
    李沐已经接到了刘仁轨和李义府的联名战报。

    这个战果着实出乎李沐的预料。

    可能说是惊喜,这份捷报让半岛的局势完全在李沐的掌控之中。

    原本李沐还担心着石见仅五千神机卫孤悬海外,欲放弃石见,让刘仁轨、李义府率军撤回半岛的。

    可不想,李义府以倭击倭,还取得了如此大的战果,这确实刷新了李沐的世界观。

    原来,这个时代,也可以有“倭奸”的啊。

    由此,李沐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组织起一支高句丽、百济人组成的军队,去打倭国,会怎么样

    或许,这因为这个偶发的事件,让李沐对日后的南征北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以夷制夷。

    李沐遂去信褒奖了刘仁轨和李义府,并告诉他们半岛战事已经胜利,结束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倭国大举来攻,则坚守石见,唐军会以最快的速度渡海支援。

    可事实证明了,李沐对倭国的判断是错误的。

    倭国在得知两路渡海大军皆遭阻击大败之后,便心中恐惧。

    苏我虾夷生怕唐军在半岛的大军突然渡海,借向倭国问罪,踏足石见。

    这样,倭国本土的战火就会点燃。

    同时,苏我虾夷更害怕大唐舍弃自己,支持苏我仓麻吕。

    所以,苏我虾夷在第一时间,派出了一使者团,前往熊津城,欲与唐军和谈,寻求一个体面退出战争的办法。

    李沐得知倭国使团在熊津等候自己的接见,便率军南下,去了熊津城。

    这个时候,李沐其实也不想立即与倭国开战,特别是举国之战。

    高句丽这么大一片土地需要时间消化,靺鞨的战争罪需要去追究。

    而国内,李世民这段时间的“不做为”更让李沐心中有些担忧。

    熊津城中,李沐向倭国使团提出了唯一一个要求。

    那就是倭国必须向大唐开放所有口岸,并在五年内对大唐的商人和货物免税,五年后也须给予最惠国待遇。

    其实,倭国原本并不向大唐商人征税,这税的起因还是李沐自找的。

    大唐原本也没有向东洋、西洋商人征税的先例。

    可李沐出任江南东道总管后,就设置了商税署,特别是华亭港建立之后,所征收的进口税,那叫一个狠,五成甚至一倍的税,基本割去了外国商人七成的利润。

    各国商人回国之后将此事禀报了本国的朝廷。

    于是,倭国就开始效仿大唐,开始向大唐的商人和货物征收高额商税。

    大唐商人,特别是江南道的商人,对此颇有微词。

    李沐就想,借此次战争,逼迫倭国签署城下之盟。

    经过几次的交涉,倭国朝廷还是答应了李沐的要求,但也随之提出了一个要求。

    就是释放被李孝恭部和李师部包围的三万倭军。

    说包围,那是客气。

    事实上,这支残部就差被屠杀了。

    这支残部就是被刘仁轨率三万“和平军”偷袭的那支渡海部队。

    他们在遭遇偷袭后,仓惶西逃,对马海峡,倒是登陆了原定目标首原城。

    可问题是,被刘仁轨偷袭之后,不但损失了二万士兵,连同大半的粮草、军械都损失了。

    这让他们在登陆之后,只能就地劫掠来维持大军的消耗。

    可这样一来,他们的行军路线很快被李孝恭掌握。

    接下来的事,就很容易理解了,李孝恭在李师的配合下,迅速将这支倭军残部困在首原与至留城之间。

    之所以一直没有发动进攻,是李师的主意。

    他向李孝恭谏言,认为这支倭军已经丧失了战斗力,与其逼入绝路,激起他们拼死一战,不如任由其因缺粮少衣,士气低落而自动崩溃。

    李孝恭采纳了李师的建议,只围不攻。

    所以,等李沐与倭国签署了和解协议,倭国使团将这支残部带回国时,这支军队已经不象是军队,更象是三万逃

放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